文化在鄉:點燃基層文化火種
在今年的兩會上,農村文化建設是熱門話題,代表們一致認為,農村文化建設不僅需要送文化下鄉,更要多投入、多培訓、深挖掘,開發農村原有的文化資源,培育農村文化人才,讓“文化在鄉”。
“文化在鄉”:跳舞的、唱戲的、扭秧歌的……在全國各地興建的農村文化大院里,每天都有自娛自樂的節目上演。集圖書借閱、娛樂游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于一體的農村文化大院,成為村民的精神樂園。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成為農村別樣的文化風景線。

趙志全代表:“文化下鄉”給老百姓帶來的是精神享受,而‘文化在鄉’提高的是農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培育的是新農村的社會發展基礎。
廖昌永委員:文化惠民工程不僅要把先進的文化硬件送下去,還要把“文化人”一同送下去,培養文藝人才,讓“文化下鄉”成為“文化在鄉”,進一步繁榮基層文化市場。
張少軍代表:讓文化滋潤每個村莊。政府投入應向基層傾斜,同時要堅持城市文化抓提升、農村文化強基礎、城鄉統籌抓互動,加快構建以城帶鄉的聯動機制。要積極推進城鄉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城市的圖書館、博物館等優勢文化資源要積極向農村和基層流動,實現城鄉文化資源的共享。
@小編的話:“文化在鄉”就是讓基層農民動起來,觀眾變演員,打造咱農民自己的文化品牌。
中國文明網 宣教頻道出品 責任編輯:張智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