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靖親情官司以“和為貴”
“和親既康祿,貴子共賢孫”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和貴樓經典內涵,體現了“和為貴”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其它土樓一樣,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典范,勸世人弘揚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簡某三兄弟等人與叔輩簡某祥因和貴樓內的房屋歸屬發生糾紛。經南靖縣人民法院土樓法庭的法官細致、耐心調解,雙方秉承和貴樓倡導的“和為貴”精神,又重歸和好。
77歲的原告簡某祥訴稱,1951年,一家四口人在“和貴樓”內分得房屋四間。因原告于1955年外出工作,該房屋在父輩去世后,一直由侄子簡某三兄弟管理使用。2013年5月13日,侄輩簡某三兄弟簽訂平均分配協議,欲將訴爭的房屋占為己有。簡某祥認為,簡某三兄弟嚴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2014年5月22日,委托律師向南靖縣人民法院土樓法庭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簡某三兄弟返還上述房間。
由于涉案歷史跨度大,涉及當時土地改革政策,土樓法庭本著對當事人和法律負責的態度,經過認真的調查、走訪,并經三次開庭審理。2015年1月15日,不遠千里赴到福建省泰寧縣,來到年邁的原告簡某祥家中,向其出示相關調查證據、分析訴爭原因、進行法律釋明,從情、法、理和和貴樓倡導的“和為貴”精神,曉之以理、動之于情地深入淺出了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觸動了原告親情。原告同意讓簡氏三兄弟繼續管理使用訴爭房產,當場提出撤訴申請。
這一場親情官司,法官歷經夏、秋、冬三季度的不懈努力,叔侄以“和為貴”又重歸于好。
- 上一篇:
-
湖北襄州一村一法官暢通服務群眾
已是第一篇
-
湖北襄州一村一法官暢通服務群眾
- 下一篇:
-
福建法院:立案無需兩地跑 服務就在家門口
已是最后一篇
-
福建法院:立案無需兩地跑 服務就在家門口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