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理想是力量之源,堅定信念是前進動力。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共同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沒有精神支柱,就會失去凝聚力。
當代中國,究竟什么樣的理想信念能夠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夠為社會各個階層廣泛認可和接受,能夠凝聚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能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答案只有一個,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我們黨堅持不懈地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精神家園,動員和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共同理想的感召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力,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凝聚力
堅守,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境界。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就是勇立時代潮頭,迎接八方風雨,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02年,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大關,開始進入“發展機遇期”與“矛盾凸顯期”。步入改革深水區,意味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
縱橫交錯的利益訴求,紛繁復雜的意見主張,往往集中反映在對“旗幟”和“道路”所持的態度上。
有西方學者宣稱,中國不走西方的道路,將“只能是死路一條”。一些西方國家常以“十字路口的中國”為題研討中國的未來。“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的雜音從未消失。
當外界對中國的發展道路進行各種臆斷、猜想的同時,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國內質疑改革開放,幻想重走老路的論調有之;否定社會主義方向、鼓吹照搬西方模式的思潮,也不時沉渣泛起。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我們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所面臨矛盾和問題的規模和復雜性世所罕見,我們在前進中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也世所罕見。”3個“世所罕見”,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
“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走什么路”這個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上,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
10年來,全黨加快理論創新的步伐,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學習型政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重大戰略思想和部署,用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回應挑戰、武裝全黨,用“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一套制度”,引領方向,凝聚力量。
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標、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凝聚力。
- 上一篇:
-
從十八大代表構成看黨的事業興旺發達
已是第一篇
-
從十八大代表構成看黨的事業興旺發達
- 下一篇:
-
中國先鋒 砥礪奮進正青春(輝煌10年)
已是最后一篇
-
中國先鋒 砥礪奮進正青春(輝煌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