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8月11日電(李仁虎、姜敏)東北振興看遼寧,遼寧振興看沈陽。沈陽實施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9年,是經濟發展最快、城鄉面貌改觀最大的時期。2011年沈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91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620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1.1%,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3%。
“沈陽制造”轉型升級帶動工業整體走強
沈陽是門類齊全的老工業基地,歷史上曾經創造過許多“中國第一”。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沈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和困難,成為“東北現象”的典型代表:全市30%以上的企業破產,60%以上的企業虧損。
據鐵西區老職工苗勝濤回憶,那時,天灰蒙蒙一片,由于虧損企業長期拖欠職工工資,建設大路上經常出現上訪堵馬路現象,工人的情緒失落到極點,悲觀、沮喪、無助、焦慮充斥著這片土地。
中央實施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給沈陽帶來了發展機遇,市委提出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重振“沈陽制造”雄風。
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說,走出困境的契機出現在資產重組以后,沈一、中捷、沈三三大機床廠合并成立集團,相繼并購了德國希斯、重組云南機床、控股昆明機床,形成國際化、世界級的機床企業,去年實現機床銷售收入27億多美元,位列世界第一。其中300多個品種的“沈陽制造”覆蓋全國,并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沈鼓集團、北方重工、遠大集團等企業也在重組改造中擺脫困境,如今正在向世界級企業集團邁進。
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崛起提振了沈陽人的信心和底氣,其產業的連鎖和輻射效應帶動了全市工業整體走強。2011年,沈陽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其增加值已占沈陽市工業增加值的89%。 2011年,沈陽工業總產值達1.2萬億元,而改造前的2002年還不到900億元。
- 上一篇:
-
做活變強 茁壯成長——非公經濟步入發展壯大新時代
已是第一篇
-
做活變強 茁壯成長——非公經濟步入發展壯大新時代
- 下一篇:
-
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
已是最后一篇
-
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