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的喜與憂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國務院新聞辦專門舉行發布會,通報《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這是反映我國2011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年度公開報告。
中國的環境到底如何?環保有何進展?環境保護在優化經濟增長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期許中,人們打開裝幀簡約的《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1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平穩,但形勢依然嚴峻,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公報》用一組組數據,展現了中國環境狀況和環保進展中的積極變化,也反映了中國環境和環保中存在的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十一五”期間,在能源消費和國民經濟年均分別增長6.6%和11.2%,均超過規劃預期的情況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和工業領域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14.29%和12.45%。
2011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499.9萬噸,比上年下降2.04%;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217.9萬噸,比上年下降2.21%。
看似微小的數據,卻有著重大的意義——這表明,我國局部地區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逐步顯現。
與之相伴的有更多讓人欣喜的消息: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77.9%的城市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為一級和二級,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為一級和二級的占76.1%。
《公報》顯示,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環境電離輻射水平保持穩定,核設施、核技術利用項目周圍環境電離輻射水平總體未見明顯變化;環境電磁輻射水平總體情況較好,電磁輻射發射設施周圍環境電磁輻射水平總體未見明顯變化。
同時,我國生態建設進展較好。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640個,總面積約14971萬公頃,其中陸域面積1433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4.9%。
……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為“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
如此熱情的邀約,旨在強調綠色消費的理念,喚醒社會公眾轉變消費的觀念和行為,選擇綠色產品,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
發布會上,記者關注的焦點問題是,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實施后, PM2.5監測進展怎樣?新標準是否能夠推動新一輪減排工作?
對此,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我國城市空氣中的PM2.5污染將逐步凸顯,從2011年部分試點監測城市監測結果看,按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評價,多數城市細顆粒物超標,均值為58微克/立方米。今年要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實施空氣質量評價新標準。
就在昨天,廣東省率先在全國第一家同時發布了珠江三角洲62個按照新的監測點位開展的監測數據和實時的AQI數據。
新空氣質量標準頒布后,第一階段實施的74個城市496個監測點位,要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設備安裝,并且開展試運行,12月底前開始對外發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
“從5月的情況看,第一階段實施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33個城市已經開展了PM2.5新增指標研究性監測,并發布了監測信息。其他城市也正在積極做好準備。”吳曉青表示,環保部將定期調度和通報各地進展情況,并開展監督檢查。
喜中有憂,透過《公報》,我們清醒地看到,中國環境依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全國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富營養化問題突出。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內陸諸河等十大水系469個國控斷面中,Ⅰ至Ⅲ類、Ⅳ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61%、25.3%和13.7%。
在監測的200個城市4727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優良—良好—較好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45%,較差—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5%。
農村環境問題日益顯現。2011年對全國364個村莊的監測試點結果表明,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村莊占81.9%;農村地表水為輕度污染;農村土壤樣品超標率為21.5%,垃圾場周邊、農田、菜地和企業周邊土壤污染較重。
……
中國環保任重而道遠。
好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經覺醒,科學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讓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以人文關懷增強發展后勁。我國已進入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期,也進入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新階段。
一系列措施的效果,將在不久的將來逐步顯現。
我們有理由期待,藍天白云,碧水青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美麗畫卷悄然鋪展……(顧瑞珍、華春雨)
- 上一篇:
-
三條主線編織衛生改革發展惠民之網
已是第一篇
-
三條主線編織衛生改革發展惠民之網
- 下一篇:
-
央企戰略轉型:提速綠色行動
已是最后一篇
-
央企戰略轉型:提速綠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