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來中央財政民生投入巡禮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近年中央財政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
農機補貼幫助農民豐收
財政支持藏族群眾使用太陽能
學生營養餐獲中央財政支持
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于之民。公共財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滿足公共需要,服務公共利益,都是直接或間接服務于保障改善民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生問題,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近十年來,財政部門積極調整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支出,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的實惠。
1 民生投入大幅增加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在財政“蛋糕”不斷做大的同時,“蛋糕”分配結構也在明顯調整,公共財政支出的方向和重點逐漸向社會薄弱環節傾斜。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生問題高度重視以及破解民生難題的決心和勇氣。與此相伴,是一幅幅更加美麗的民生畫卷展開在我們面前。
十六大以來,國家財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其中,“十一五”時期,全國公共財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方面的支出達到4.45萬億元、1.49萬億元、3.33萬億元和5600億元,分別比“十五”時期增長1.6倍、2.6倍、1.3倍和1.4倍;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近3萬億元,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2 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
全面取消農業稅,減免各種收費,每年減輕農民負擔超過1335億元。建立種糧農民補貼制度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農民的生產補貼資金2010年達到1226億元。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解決2.15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3 支持教育、衛生發展
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對農村經濟困難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農專業的學生實行免費。國家助學制度覆蓋面從高等學校擴大到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共資助學生2130萬名,還為1200多萬名義務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惠及12.67億城鄉居民。
4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5771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年均增長1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2300多萬城市居民和5200多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大力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使1100萬戶困難家庭住上了新房。
5 繼續加大支持民生力度
翻閱2012年財政預算報告,2012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計13848億元,比上年增長19.8%。越來越大的“民生蛋糕”,折射出黨和政府更加濃郁的民生關懷。
“十二五”時期,各級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支持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根據我國基本國情,按照社會事業發展規律和公共服務的不同特點,積極探索有效的財政保障方式,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支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同時,支持深化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確保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
專家點評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
財政加大力度支持欠發達地區、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發展,通過增加“三農”、保障性住房等領域的投資,不斷擴大民生投入,可以反推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
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
過去10年,國家對教育的支持有目共睹,2006年國家在西部實行“兩免一補”,2007年推到全國,2008年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2009年大力推進事業單位職工績效工資改革,這對國家長遠發展都有著深遠意義。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回望2011年,公共財政的特點更加彰顯,一方面財政蛋糕越做越大,全國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元大關;另一方面,財政蛋糕更多向民生傾斜,從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從追求增長到更重視發展,這背后體現了一種“國富”到“民強”理念的轉變。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
應該說,我國財政收入的總體規模并不小,但在收與支的規范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原因還是發展階段不同,這需要循序漸進。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財政支出是在大幅向民生領域傾斜。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馬珺:
“十二五”期間是建立和保障民生、實現和諧稅收發展的關鍵期,特別要在財政支出結構改革上,縮減政府行政管理和投資性支出,加大對民生建設的社會性投入。
(整理:楊亮)
- 上一篇:
-
廣東茂名市力抓“底線民生”為百姓解憂謀福
已是第一篇
-
廣東茂名市力抓“底線民生”為百姓解憂謀福
- 下一篇:
-
社會管理創新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已是最后一篇
-
社會管理創新共建和諧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