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我國環保力度不斷加大 大眾共享碧水藍天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顧瑞珍) 從年初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出臺,到大氣、水、重金屬等污染的“重典”防治,再到綠色貿易、綠色信貸等政策的積極展開,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試點的深入推進……我國打響了聲勢浩大的“環境保衛戰”,全力為百姓營造一片碧水藍天。
水和大氣污染防治是環保重中之重
呼吸清新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食品,是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國水環境明顯改善。根據環境保護部提供的數據,與2005年相比,2010年重點流域國控斷面中,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從2005年的24.4%上升為44.2%,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從36.4%下降為25.8%。同時,污染物減排效果也比較顯著。到2010年年底,重點流域COD(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下降了15.3%,完成規劃確定減排任務的1.3倍。
“十一五”以來,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也穩步推進。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全國大氣環境質量基本穩定,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顯著下降,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有所好轉。為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先后出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限制高排放、高耗能行業盲目擴張。
為實現減排目標,我國建立了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提高了火電、鋼鐵、水泥等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環境準入門檻,頒布實施清潔生產標準,建立落后產能淘汰機制,實施經濟補償政策,依法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五年來,累計關停小火電裝機容量7683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2億萬噸、煉鋼產能0.72億噸、水泥產能3.7億噸,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降低了工業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
- 上一篇:
-
廣東 咬定改革不放松(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已是第一篇
-
廣東 咬定改革不放松(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 下一篇:
-
昆山:讓人才“落地生根”
已是最后一篇
-
昆山:讓人才“落地生根”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