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說幸?!獎撔律鐣芾淼摹伴L寧樣本”
秋雨過后,城市顯得格外清亮。陽光透過梧桐樹葉,灑下了斑駁影子。從9月13日開始,從居委會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社會管理聯動中心到志愿者服務中心,一連5天,記者穿行在上海市長寧區的繁華大街、靜僻里弄,探尋社會管理創新為城區帶來的澎湃活力,感受構建和諧社會所散發出的無窮魅力。
2010年10月,作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區之一,上海市長寧區以“安全、穩定、有序、活力”為引領,從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矛盾最為突出的問題入手,創新管理,闖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區域化社會綜合管理新路,為我國特大型城市管理提供了“長寧”樣本。
聯動——50條熱線變一條
上午8點,長寧區仙霞路迎樂路口有電纜被車帶倒,一位過路市民馬上撥打了“長寧市民熱線”。接線員陳潔隨即將信息轉給市政工程管理署及電力搶修公司。下午1點13分,電纜修復。接到反饋,陳潔迅速致電市民告知處理結果。
大城小事每天都在發生:小區綠化被人為破壞,違章搭建影響生活,工地施工噪音擾民……遭遇突發事件該找誰?遇到相關單位“踢皮球”怎么辦?
長寧的做法是,50個市民熱線電話集中為一個24小時服務的“長寧市民熱線(962347)”,將市容、公安、城管、綠化、街道等政府47家職能部門整合到一個平臺,統一受理、分類流轉、按責處置、限時辦結。
9月14日,記者來到長寧市民熱線的“大后方”——長寧區社會管理聯動中心。迎面的寬大屏幕墻上,全區各街道、樓宇以及路口的情況一目了然。400多平方米的大廳中,幾十位網格化管理員和熱線電話接線員正在緊張忙碌地工作。
聯動中心主任張紅兵告訴記者,通過“主動”(網格化管理)和“被動”(熱線電話)管理,我們要隨時面對群眾,既避免了“誰管誰也管不了”的尷尬,也可以在一個窗口解決好事情,實現“有訴求時找得到人、辦得了事”。
- 上一篇:
-
社保制度:為億萬百姓撐起保護傘
已是第一篇
-
社保制度:為億萬百姓撐起保護傘
- 下一篇:
-
十六大以來我國和諧社會建設:人人共建人人共享
已是最后一篇
-
十六大以來我國和諧社會建設:人人共建人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