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振寰,中國地質大學退休教師,2006年成為中國美術館志愿者。但凡遇到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展,展廳里一定少不了他活躍的身影,儼然一位“鐵桿粉絲”。
“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為重點的國家級視覺藝術博物館,是文化部直屬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辦人民滿意的美術館,讓美術館真正成為社會公眾的家園。”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中國美術館近年接待的觀眾數量不斷攀升,2011年免費開放接待觀眾數量超過104萬,這對我館的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訴求。美術館的工作,已不是一般的辦展,而是如何為廣大觀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教育和其他服務。”
普及性的學術講座是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的傳統主打項目之一。自2007年以來,中國美術館先后舉辦各類學術講座百余場,主要面向來自老中青少不同年齡段和不同社會、知識背景的觀眾。以往學術講座更多由批評家、理論家主講,近年有意識地結合展覽增加了藝術家講座的比重,先后邀請劉國松、侯一民、周令釗、杜大愷、袁武等藝術家舉辦講座和展廳對話活動,講述藝術創作背后的故事。
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及時推出的“帶你看展覽”展廳導賞活動,邀請策展人、藝術家、家屬、專家學者、捐贈者等在展廳結合展覽作品對觀眾提供導賞服務。活動形式靈活機動,現場氣氛輕松熱烈。一位來自沈陽的老先生感慨道:“過去來中國美術館參觀展覽,只見作品不見作者。現在觀眾可以在展廳與藝術家面對面地交流,真是大不一樣!”
少年兒童是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服務的重點人群。自2004年以來,“我在中國美術館畫畫兒”品牌項目活動每年舉辦一屆,活動的策劃、組織日益專業化、系統化、立體化。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舉辦的第八屆“我在中國美術館畫畫兒”活動,圍繞“童心·創想”的主題,展開系列活動,內容包括面向校內外教育機構少年兒童的團體展廳觀摩體驗活動、面向教師的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尋找個性之旅”系列專場教育活動、“童心·創想”全國少兒繪畫大賽等。北京市東城區教研中心美術教研員劉金華說:“中國美術館通過提供豐富的館藏和展覽資源,使美術老師能夠結合美術教材和繪畫作品,在展廳給孩子們上美術課,引導欣賞評述,實在是難得的好機會。”
在中國美術館,像葉振寰老人這樣的志愿者還有130多位。作為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普通觀眾代表,他們一方面受惠于中國美術館優質的展覽資源和教育服務,另一方面又通過中國美術館這個國家文化窗口服務大眾。在“光輝歷程·時代畫卷——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期間,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安排了每天4場的志愿者義務導賞服務,還為來自各行各業的30多個社會團體進行熱情的導賞服務。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西本哈爾教授在聆聽曾經留學德國的志愿者楊宇用流利的德語講解中國革命美術作品后,連聲稱贊:“了不起!”
為不斷擴大公共教育的輻射廣度,中國美術館與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40多所高等院校和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常態性的聯系和合作,邀請有關專家學者舉辦學術講座和交流研討活動,邀請大學生參加專場講座和報告會,并探索利用有關院校機構的場地空間舉辦面向大學生和社會公眾的藝術展覽、研討會、開放工作室等活動。與此同時,中國美術館也加強了與相關院校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2012年,中國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教學科研合作,成為“中央美術學院教學科研實踐基地”。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投巨資在奧林匹克中心區建設國家美術館新館。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逐步提升,隨著免費開放和新館建設的歷史契機,中國美術館將進一步拓展在公共教育和其他服務方面的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化、國際化、現代化水平,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為公眾的美術館”。(記者 田 呢)
- 上一篇:
-
“龍口舞臺”近家門 樂了百姓活了劇團
已是第一篇
-
“龍口舞臺”近家門 樂了百姓活了劇團
- 下一篇:
-
(名家話十年)用電影的眼睛關注國家前進的腳步
已是最后一篇
-
(名家話十年)用電影的眼睛關注國家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