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與黑龍江電視臺聯合拍攝的六集大型理論文獻電視片《文化偉力》,正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展現文化力量的精品力作。《文化偉力》從文明之源、凝聚之魂、創造之光、競發之帆、興業之柱、強國之路六個方面,集中展現了文化的傳承發展、文化的凝聚力量、文化的競爭力量。
——立意高遠,構思宏大。《文化偉力》著眼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精神,彰顯文化的偉大力量。翻開人類社會發展的畫卷,在生命繁衍和歲月流轉中告別蒙昧、走向文明的每一步,都清晰地鐫刻著文化進步的烙印。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文化的凝聚力在于思想啟蒙、理論引領、理想認同、精神激勵、道德規范。文化是創造、創新的內生動力,無論是作為觀念形態,還是作為藝術形式的音樂舞蹈、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都無時無刻無處不彰顯著璀璨奪目的創造意蘊。文化軟實力直接關乎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占得先機,贏得主動。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極,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途徑和支撐。文化發展繁榮對于提高公民素質、提升文化軟實力,進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作用。
——主題鮮明,思想深邃。《文化偉力》全面闡釋了文化對于文明的作用,文化對于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文化軟實力雖然不及GDP增長立竿見影,不及綜合軍力增強振奮人心,但卻是它們發展的力量源泉,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戰略偉力。一個國家硬實力不強,一打即垮;軟實力不強,不打自垮。《文化偉力》通過豐富的文獻、翔實的史實、巧妙的構思、合理的布局,將文化的價值、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的歷史、現實、未來,別具匠心地連綴起來,實現了歷史厚度、事例熱度、對比寬度的統一。比如在第一集,從世界文明、我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三方面講述文化對文明傳承、融會、推動的作用。在世界文明傳承的闡述中,按流域和時間的邏輯順序列舉典籍;在我國古代文明傳承的闡述中,按農耕文化、詩書文化、禮樂文化等以文化進步促進文明發展的邏輯順序展開;在現代文明傳承的闡述中,按馬克思主義文化傳入為轉折,并以我國革命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的邏輯順序展開。這樣的歷史順序、邏輯順序表述方法充分展現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思想精髓。
——視野開闊,著眼現實。《文化偉力》縱橫五千年,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著眼現實。本片對文化的現象進行理論闡釋,特別是對中國文化從傳統到現代這樣一個發展歷程,做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和描繪,對于我們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比如在第六集《強國之路》中,從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切入,明確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通過美、日、韓等國家在經濟蕭條情況下確立文化興國戰略,使文化走向強盛、經濟走向繁榮的案例,更加說明文化在強國中的戰略作用。
——資料翔實,視覺震撼。《文化偉力》以生動的電視影像、形象的事例數據、權威的高端訪談,將深刻的哲理演繹為精湛的藝術,情理交融,震撼人心,大氣磅礴。片中引用了大量數字,令人警醒,同時更增強了說服力和可信度。為增強片子的吸引力、感染力,解說詞深入挖掘了大量新素材,廣泛使用電視語言、電視思維,注重用鮮活的故事、典型的事例來表達,用豐富的文獻和數據來展現,用群眾的感受來講述,努力做到形象生動、引人入勝。本片采訪的對象也很有權威性,既有高層領導,也有權威專家、學者。他們有的是親歷者、有的是見證者、有的是研究者,對于同一段歷史,不同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回顧和闡述,使歷史的表述更加立體、真切,更有權威性。(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 劉可祎)
- 上一篇:
-
《文化偉力》的文化啟示
已是第一篇
-
《文化偉力》的文化啟示
- 下一篇:
-
《文化偉力》觀后:力拔山兮氣蓋世 長風破浪會有時
已是最后一篇
-
《文化偉力》觀后:力拔山兮氣蓋世 長風破浪會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