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之夜,璀璨奪目。
回顧江蘇經濟轉型升級的軌跡可以發現,江蘇經濟特別是蘇南經濟之所以能夠領先全國,主要是在每個發展階段都能抓住發展機遇,形成發展優勢。而面對新的形勢,江蘇經濟發展需要尋求新的發展動力,創造新的競爭優勢。發展創新型經濟,是江蘇發展的第三次機遇。
江蘇提出發展創新型經濟不是偶然的。創新型經濟是對江蘇新的發展現象的概括。根據觀察,江蘇的創新型經濟從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起步,十七大以后在蘇南和蘇中地區已見端倪。突出表現是這些地區與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越來越緊密,代表新產業革命方向的新型產業迅速涌現。
江蘇領先全國提出發展創新型經濟有其自身的優勢和條件:首先,江蘇具有科教資源優勢;其次,江蘇的企業對自主創新,不僅有強烈的愿望,而且有充足的能力(特別是資金和人才的支持);再次,各級政府具有推動創新的能力,已經顯示出推動產學研合作的強有力作用。
創新型經濟范圍非常廣泛,其中最有典型意義的涉及科技和產業創新、開放型經濟創新、城市創新和制度創新。
產業創新的依托是科技創新。種種跡象表明,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技術突破都可能推動產業革新,支持下一個經濟增長周期。但產業創新不排斥傳統產業,創新型經濟包括傳統產業的創新和升級。首先是要求傳統制造業的高級化,例如重化工業向生產新能源、新材料產品升級,電子信息產業向軟件服務業升級;其次是要求傳統制造業進入新產業的產業鏈,如裝備制造業轉向新能源的裝備制造,汽車能源轉向新能源汽車。
開放型經濟的轉型升級。在開放型經濟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就是要在創新基礎上實現由追求開放數量規模向開放質量和效益的轉變。具體地說,一是出口替代:出口品實現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替代,不能滿足于出口品進入國外的超級市場,更要進入其高端市場;二是提升外資,外資進入環節向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和研發環節延伸;三是引進國外智力,注重引進國外高端人才,特別是現代產業的創新產業人才。
城市轉型升級。創新型經濟中的城市功能:一是集聚和集成創新要素;二是提供創新的軟實力。按創新型城市要求重組城市結構,主要涉及幾個方面:一是產業重組,城市由工業中心轉向現代服務業中心、文化和創意產業中心;二是城市企業調整,由工廠林立轉向公司林立;三是要素重組(集聚創新要素):科教、金融、創投、高端高科技人才,國際創新要素。
創新型經濟的制度保障。江蘇需要進行創新要素的區域整合。首先是依據稟賦資源確定各個地區的創新制度,例如南京科技資源豐富,可以就地建設各類大學科技園;其次是擴大范圍經濟,現在江蘇特別是蘇南地區發展創新型經濟和產業創新的瓶頸就是國土范圍難以容納新產業,這就需要推動傳統制造業轉移,騰出空間發展新產業,如蘇南和蘇北的產業對接。
創新型人才是發展創新型經濟的強大動力,因此還需要有集聚創新型人才的制度安排和載體。(南京大學黨委書記、經濟學家洪銀興)
- 上一篇:
-
做有責任感的現代出版人
已是第一篇
-
做有責任感的現代出版人
- 下一篇:
-
黨員心聲:我心中永遠盛著感恩之情
已是最后一篇
-
黨員心聲:我心中永遠盛著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