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改革十年,是中國文化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十年,群眾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文化人的努力。在改革大背景下,各文化單位不斷發展自己,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十大即將召開的時候,本網特采編了這組稿件,總結文化改革經驗,以期對各地文化發展有所啟發。
**關鍵詞:文化體制改革**
改革是一種信仰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顧欣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12日注冊成立。它的前身——歷史上的中國歌舞團和東方歌舞團為我國的音樂舞蹈事業創造了極大的輝煌。轉企改制后,我們將集團重新定位,完成從一般性事業單位向真正市場主體的跨越。
盡管目前的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于東方演藝集團來說,改革才剛剛開始。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野心”絕非是有一個叫得響的歌舞團、有幾臺優秀的劇作這么簡單,它的定位是國際一流、國內首屈一指,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演藝集團。我們不僅要在中國成為“老大”,還要在國際上產生影響,走向世界。我心中的“改革成功”,就是要使中國的文化像中國的經濟一樣,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力!對我們而言,改革已經不是事業,而是信仰。
作為有信仰、有責任感使命感的中國文化人,我們只有堅持文化體制改革,迅速錘煉出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才能為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激活中國文化、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資金準備、人才準備。>>>詳細
以改革求發展
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薛繼軍
在電視劇產業化發展的新時期,國有文化企業如何做大做強、成為文化品牌旗艦、代表產業主流、形成產業核心,是亟待探索的新課題。轉企后,電視劇制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革除弊端,按照市場要素對企業內部資源進行了重新配置,實現了三個轉變,從電視劇創作原先計劃內統購統銷,到積極參與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的轉變,從原來人浮于事、資源分割、高耗低效的僵化機制到與市場相適應的經營管理機制的轉變,從滿足創作人員藝術理念與價值的自我實現到為首先要服務廣大觀眾對代表先進文化的優秀文藝作品收視需求的轉變。同時,面對日益多元化的文化市場,國有文化企業不能一味迎合市場,而是要引領市場,強化國有文化企業的市場主導權與影響力。我們在實踐中堅持三個不變,堅持用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國家隊職責不變,堅持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劇創作品牌優勢不變,堅持不斷探索文藝創作創新和管理機制創新,承擔起國家隊的產業引領作用不變。
實踐證明,改革創新是出路,是事業體制電視劇制作單位走向春天的必然途徑。>>>詳細
真改才能真發展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 李學謙
中央出版單位轉企改制由中央統一部署,給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是大勢所趨。但是,主動改還是被動改,認真改還是敷衍改,結果大不一樣。我的體會是,真改革才能真發展。
首先要解決的是認識問題,搞清楚到底是“要我改”還是“我要改”。長期以來,中少總社干部職工中一直認為自己是少兒出版界的“國家隊”,有“正局級事業單位”的優越感,機關化作風嚴重,放不下架子以平等市場主體的身份參與競爭,以至于發展滯后。總社黨組開展了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討論,使大家認識到觀念保守落后、體制陳舊僵化是總社發展滯后的根本原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