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堅持創新發展
2015年11月2日,萬眾矚目的大飛機C919總裝下線,露出“真容”。它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反映了我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體系建設邁向世界前列。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并將創新發展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強調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一 創新是發展的動源
泱泱大國,悠悠萬事,把握關鍵才能認準方向,順應大勢才能引領潮流。從“向科技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創新發展理念”……梳理新中國60多年的脈絡,創新始終是發展的關鍵詞。
展望未來,世界變革的時與勢,我國發展的艱與險,更是將我們推到了創新發展的風口浪尖。“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薄笆濉币巹澖ㄗh強調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這是黨中央在充分考慮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借鑒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重大抉擇。
創新發展是我國發展的形勢所迫。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要追求的新目標是大而強、大而壯。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靠什么來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創新是應對問題的“良方”,更是推動發展的“引擎”。只有堅持創新發展,才能推動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依賴規模擴張轉向提高質量效益,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堅實支撐和強勁動力。
創新發展是國際競爭的大勢所趨。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創新已經成為大國競爭的新賽場,誰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主動。當前,世界各大國都在積極強化創新部署,如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日本強調“獨創力關系到國家興亡”、英國強調“人民的想象力是國家的最大資源”。我國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與發達國家差距拉大的風險,只有努力在創新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發展大勢,把握發展主動權。
問與答
問:何為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和德國工業4.0戰略?
答:美國再工業化戰略,是奧巴馬政府為重振美國經濟提出的發展戰略,旨在依靠產業升級和實體創新,發展先進制造業等實體經濟,從而引領美國走出金融危機以來的經濟困境,實現經濟復蘇。
德國工業4.0戰略,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旨在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等信息進行數據化、智能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從而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
創新發展是國家興衰的經驗所得。工業化以來的發展歷程表明,越是創新活躍的地方,就越容易形成產業革命的廣闊舞臺。近代以來,世界經歷了數次科技革命,英國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機遇,成為世界霸主;德國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機遇,趕超英國;美國是電力革命的趕超者和信息技術革命的引領者,這使它成為百余年來的世界第一強國。世界的科技中心和工業重心從英國轉到德國、再到美國,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實質上是創新能力強弱的轉換。而明清時期的中國由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日漸落伍于世界先進國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創新發展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系。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當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7800美元,正處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緊要時期。從國際經驗看,完成這個跨越并不容易,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全世界只有少數經濟體從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了現代化。這些成功國家的一條重要經驗,正是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打造競爭新優勢。未來五年,只有真正用好科技創新這根有力杠桿,支撐中國經濟創造更長的增長周期,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問與答
問: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答:“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部分新興經濟體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矛盾和問題,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后,這些矛盾和問題就會集中爆發出來,如果應對不當,就會導致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回落,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無法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二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是多方面的,核心是科技創新。一般認為,要素投入和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兩個驅動力,靠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空間有限,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潛力無限。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領域亮點頻出、精彩紛呈:“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潛海、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今天,我國在航天、醫藥、生物、信息等重要領域科技實力已躋身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比如,我國科技人員總量雖居世界第一,但領軍人才、尖子人才仍嚴重不足。據有關機構統計,在全球頂尖科學家分布中,美國以50%的比例占有絕對優勢,英、德為15%,我國僅占5.4%。在全球價值鏈中,我國不少產業還處于中低端,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出現很多“卡脖子”問題。
面對蓄勢待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創新是培育經濟增長點、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最優選擇,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基礎研究“強起來”。基礎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國家原始創新動力和活力,只有夯實這個“地基”,才能矗立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大廈”。我國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技術引進門檻越來越高,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花多少錢都買不來,我們只能更加注重原始創新能力。通過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等重要舉措,努力實現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融合迸發,力爭形成一批突破性乃至顛覆性技術創新。
企業創新“動起來”。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世界產業發展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動作用的技術不少都來自企業,如汽車領域中的福特,發明了生產流水線;化工領域中的杜邦,發明了尼龍。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也形成了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一批創新型企業。我國今后的目標,就是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導企業,引導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轉化渠道“通起來”?,F在,我國科技創新還一定程度存在著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的“孤島現象”,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暢的問題。只有推動各創新主體打破壁壘開展深度合作,才能充分釋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資源的活力。新的發展理念倡導和鼓勵企業主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聯盟承擔產業共性技術研發重大項目,完善產業創新鏈;倡導和鼓勵加強各類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規?;a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政府之手“活起來”。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這是科技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今后政府將更加注重抓宏觀、抓戰略、抓前瞻、抓基礎,更加注重向創新鏈前后端延伸,更加注重優化政策供給,形成全鏈條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同時,將進一步完善國家高層次科技決策咨詢機制,提高科技創新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完善計劃項目生成機制和實施機制,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
問與答
問:什么是“阿喀琉斯之踵”?
答: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傳說他刀槍不入、戰無不勝,但身上有一個“死穴”,腳后跟是最脆弱的地方。在特洛伊戰爭中,知曉阿喀琉斯破綻的太陽神阿波羅,用箭射中了他的腳后跟,導致阿喀琉斯身亡。后來,人們用“阿喀琉斯之踵”來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即使是再強大的人或事物,也會有不足或缺陷,存在失敗或衰亡的危險。
權威聲音
創新驅動發展決定國家發展命脈
萬鋼(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國運所系、大勢所趨、時勢所為。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的時候,國際產業分工格局和競爭態勢正在加快演化。對于我國來說,既是實現趕超跨越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著差距進一步拉大的風險,必須加快創新驅動發展,讓創新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一、創新是發展的動源
已是最后一篇
-
一、創新是發展的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