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界學習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座談會發言
發表時間:2016-06-09   來源:人民日報

率先垂范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再立新功

  編者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首都要走在前列、率先垂范。6月6日,北京市召開市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擴大會暨首都科技界學習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座談會,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士祥主持會議。北京市委副書記、市委教工委書記茍仲文,副市長隋振江、王寧等市領導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市政府相關部門、各區政府相關負責人、科技界專家。

  隋振江傳達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并就全市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北京市將組織系列學習傳達和交流研討工作,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的熱潮,真正學深悟透,把握精神實質,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為驅動力,以問題為導向,以增強科研人員獲得感為目標,盡快形成首都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相關的意見和措施,按照市委常委會要求,抓緊部署籌備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對相關工作進行再動員和再部署、再深化。

  北京市科委負責人匯報了本市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工作思路和關于引進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的實施意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7位科技界代表圍繞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暢談了各自的感想。

  為促進全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人民日報特刊發與會代表的發言摘編。

以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載體

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

閆傲霜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按照市委常委會有關部署,北京市科委重點將在以下四個方面開展相關部署,力爭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落細落實。

  第一,加強原始創新,建設世界知名科學中心。

  在腦科學、量子計算及量子通信、納米科學等領域,集中力量實施大科學計劃,建設3—5個世界級科學研究中心,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始創新成果。同時,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在航空航天、戰略先導材料等領域,積極申請組建一批體量更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國家實驗室。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業的研發優勢,統籌規劃建設好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運行新機制,大幅提升基礎研究水平。

  第二,推動技術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在北斗導航、人工智能、機器人等若干優勢領域,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聚集世界知名企業技術創新總部,構建跨界創新合作網絡。承接并轉化原始創新重大科技成果,著力突破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瓶頸制約,培育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推動以科技服務業、“互聯網+”和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高端發展。同時,在食品衛生、人口健康、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探索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并推動科技成果應用,讓人民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第三,促進協同創新,構筑開放共享新格局。

  以優化首都科技創新布局為內核,推動首都各區精細化、差異化創新發展。同時,面向全國,積極推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實現科技資源優勢向區域發展優勢轉變,打造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高地。面向全球,以“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戰略為契機,吸引國際高端科技資源在京落戶,形成面向全球的技術轉移集聚區,構筑全球開放創新高地。

  第四,深化全面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作為政府科技管理部門,要發揮整建制優勢,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以“改革從我做起”的態度深化改革,積極對應國家各部委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改革政策,全面梳理本市已有措施,將政策落細落實,并探索先行先試。

  深化重大專項組織方式改革。進一步深化統籌機制,打破條塊分割,集中力量,上下聯動,政府組織、科學家團隊共同謀劃。特別在集成電路、電動汽車等重大專項實施的不同階段,注重發揮各方力量的作用,共同推進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創新的完整發展路徑。

  著力推進政府科研項目與財政經費管理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建立并完善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進一步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科研經費更好地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

  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各種平臺,引進和聚集一批頂尖人才和團隊。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賦予創新人才和團隊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完善激勵機制,特別是在科技成果轉化和股權分紅激勵中,允許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盡職免責。實行科研人員因公出國分類管理等制度。

  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的市場環境。通過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首發平臺、“首購首用”風險補償、鼓勵消費等政策措施,以需求端拉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技術、環保、節能等標準,運用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的機制,促使企業從依靠過度消耗資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競爭,向依靠創新、實施差別化競爭轉變。

  (作者為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中科院與北京市將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王恩哥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李克強總理強調要組建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

  北京市是科技資源密集區,具有建設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和條件。而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基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科學重器,是實現科學前沿突破的重要支撐,也是推進高新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將充分發揮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運行和管理方面的優勢,與北京市密切合作,共同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北京市懷柔區集聚發展,推進懷柔科學城建設,共建北京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使之成為我國科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

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責任

王安順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央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作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部署,這對于落實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必將成為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要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刻認識北京在我國邁向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肩負的重大歷史責任,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一,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從健全創新體系、提高全社會創新能力的戰略高度,加大統籌力度,打破條塊分割、部門局限,集中力量協同攻堅,深入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推動中央在京單位參與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強融合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推進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在科技經費管理、人員費比例調整、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中關村改革試驗田作用,深入總結“1+6”“新四條”等先行先試經驗,積極爭取在中關村示范區開展新一輪改革試點。

  第二,大力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圍繞釋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的巨大潛能,創新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機制,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盡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繼續深入實施“千人計劃”“海聚工程”等領軍人才計劃,圍繞重大科技創新戰略繪制世界人才地圖,通過國家科學中心等平臺,引進一批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和團隊,聚集一批掌握國際領先技術的工程師,建設人才高地。

  第三,全力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一些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機遇,準確把握科技前沿,統籌謀劃,全盤布局,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學計劃、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創新任務,建設一批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科研基地和國家實驗室。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逐步建立起面向全球的重大技術培育發現引進機制。

  第四,有力支撐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必須通過科技創新激發新動能。圍繞產業發展的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和低碳化,加強產業創新引領和高端技術突破,積極培育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建設一批高精尖產業創新中心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率先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新產業體系。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政策集成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示范應用,推動新業態加速成長。強化科技惠民,圍繞城鎮化、環境治理、城市精細智能管理、公共服務等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探索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讓人民群眾對創新成果有更多的獲得感。

  (作者為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

為國家培養更多杰出人才

薛其坤

  我是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協九大代表雙重身份參加了這次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我有以下幾點感受: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吹響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深深感受到一個新的科學的春天或者科技的春天來到了。而且與1978年相比,目前我國的科技基礎更好、人才優勢更明顯、機制體制更加完善、目標和任務更加明確。二是這次黨中央和國家繪制的發展藍圖,既科學準確地把握了我國和國際科技發展的現狀,同時又著眼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宏偉藍圖。三是在機制體制改革方面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抓住了牛鼻子,抓住了改革創新的主要矛盾。四是,在總書記和總理提到的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7項基礎科學突破中,有兩項——“高溫超導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我本人和帶領的團隊參與完成的,這是對我本人莫大的鼓舞。清華大學是國家和人民重點支持建設的高校,這次的十大突破成就和13項工程技術成果中,清華大學在其中的七八項中做出了主要和重要貢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會把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核心使命,為國家為人類培養出更多更杰出人才,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盡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作者為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

責任編輯:王鈺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色多多99在线热播视频 | 色妞在线视频网址免费观看国产片 | 午夜福利视频网 | 五月亚洲国产婷婷 | 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