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日報海外版重要指示精神 研討會發言摘登
把海外版打造成人民日報 對外傳播的先行軍主陣地 人民日報社社長 楊振武 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我們召開研討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海外版未來發展,展望我國外宣事業新局。今天恰逢人民日報創刊68周年,我們滿懷激動和喜悅。 去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3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一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重托,牢記肩負的職責使命,著重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橋梁紐帶”進行大膽探索,大力創新報道形式,著力推進融合發展,努力拓展海外合作,海外版新聞報道吸引力感染力明顯增強,國際傳播力影響力大幅提升,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積極擴版增容,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舞臺更大。從今年3月1日起,海外版由每日8版擴至每日12版,并增設“創新中國”“文明中國”“外媒看中國”等版面,以更大的容量、更優質的版面結構、更豐富的報紙內容,進一步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獲得海內外讀者廣泛好評。 ——主動設置議題,“講好中國故事”的聲音更響。以評論專欄“望海樓”為龍頭,以“國際觀察”等版面為依托,闡述中國觀點,表達中國立場,彰顯中國價值,維護中國利益,及時響亮地發出中國聲音。海外版文章被紐約時報、BBC、《朝日新聞》《聯合早報》等世界知名媒體轉引轉載率大幅提升,在影響國際輿論方面跨上新臺階。 ——推動融合發展,對外傳播的效果更好。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初步形成“一報一網一端”及多個微博賬號、微信公號組成的全球化、全媒體黨報對外傳播矩陣。海外網讀者覆蓋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均頁面瀏覽量1600多萬,并設有新加坡、德國等12個海外本土化頻道,海外傳播初具規模;海客客戶端下載量超過100萬,其中海外用戶超過10%;“學習小組”“俠客島”等微信公號總粉絲量達400多萬,其中20%來自境外,對外傳播的視野和范圍更加廣闊。 ——拓展海外合作,在海外華文媒體中的影響更廣。積極加強對海外華文媒體的統合引領,創新和規范合作模式。除了在海外設置了11個代理處之外,海外版還擁有4個區域刊、18個與海外華文媒體合辦的專刊。舉辦首屆海外華文新媒體高峰論壇,進一步提升了海外版在海外華文媒體中的地位和影響。 這些成績,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結果,也是人民日報加強外宣工作、加大對外傳播的一個縮影。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任重道遠。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這是外宣工作的根本遵循,也為人民日報做好外宣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是始終牢記職責使命。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中國已經站在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世界更加期望關注中國、了解中國,我們的對外傳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牢記新聞輿論工作者肩負的職責使命,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圍繞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新舉措新成就,統籌包括海外版在內的全社外宣資源,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努力闡釋好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不斷增強國際話語權,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是用心講好中國故事。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我們要會講故事,針對讀者分眾化、差異化態勢,精準把握受眾需求,把“想講”和“想聽”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故事更多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認同。我們要通過講述好一個個生動案例,讓中國故事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話題,讓世界知道中國人民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什么貢獻、正在作出什么貢獻、還要作出什么貢獻,讓全世界都能聽到并聽清中國聲音,讓中國聲音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認同。 三是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實現不同文化互通、促進不同文明互鑒,不僅要讓受眾聽得見、聽得清,更要讓大家聽得懂、聽得進,使人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國內外話語體系不同,國內受眾熟悉的話語并不一定適用于國外受眾。這就需要不斷創新表達方式,積極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在國際輿論場上努力形成中國表達、中國修辭、中國語意,真情而巧妙地塑造國家形象、傳播價值理念、增進文化認同。 四是重視發揮技術引領。我們要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機遇,把握社交媒體和移動終端迅速崛起的趨勢,更加注重傳播形態的開放性、交互性和多元化、分眾化,借力海外社交網絡,開設信息發布平臺,豐富傳播形態,堅持區域化、本土化的生產方式,加強分層設計、定向直供,做好量體裁衣、精準推送,使我們的聲音傳得更準、更快、更遠、更響。 人民日報社編委會將繼續全力支持海外版的發展,使其成為報社對外傳播的先行軍、主陣地。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精神,與兄弟媒體一道,為推進我國外宣事業不斷向前發展而不懈奮斗! 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促進中外溝通交流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崔玉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 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3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這是黨中央對新時期外宣工作的殷切希望,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日報海外版是中共中央機關報的外宣版面,是黨和國家重要的外宣媒體。一年來,人民日報海外版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橋梁紐帶”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今年3月,人民日報海外版為適應黨和國家外宣需要及海外讀者需求,進行了創刊以來的第一次擴版,從每天8版擴大到每天12版,并改進版面編排,增強了報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報紙的信息量更大、內容更豐富,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同時,大力推進融合發展,海外網、“學習小組”“俠客島”微信公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國際輿論場的話語權重持續提升。 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吸引著全球的目光。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世界對中國的興趣越來越大、關注越來越多。世界需要了解客觀真實的中國,中國需要世界理解中國的發展。外宣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既面臨良好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是新聞輿論戰線的長期任務。對于外宣工作來說,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里,講三點希望。 一、加強議題設置。國際輿論場上,西強我弱的格局在一個時期內不會根本改變。這就倒逼外宣工作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想辦法突出重圍。加強議題設置,是改進外宣工作的有效途徑。如何加強?就是要時刻關注和研究國內外重大事件,特別是國際涉華熱點問題,進一步提高政治敏感和新聞敏感,搶先設置議題,搶占輿論先機,引導國際輿論朝著有利于我的方向發展,掌握國際輿論話語主導權。 二、創新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至關重要的是創新表達方式,用海外讀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潤物細無聲地把中國故事講到海外讀者的心坎里,把中國聲音傳播到海外讀者的腦海里,潛移默化地影響海外讀者,加深他們對中國道路和中國實踐的理解,增進他們對中國發展和中國崛起的認同。 三、形成外宣合力。海外華文媒體是中國外宣的寶貴資源,要用好用足。人民日報海外版應充分發揮中文外宣領頭羊的作用,進一步創新合作機制和合作方式,把海外華文媒體擰成一股繩,團結和帶領海外華文媒體共同致力于中國外宣事業,形成外宣合力。同時,進一步探索媒體融合發展和新的媒體業態,形成多種平臺一種聲音的外宣格局,在更大范圍、更多平臺講好中國故事,用更大音量、更多形式發出中國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