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題:行動起來 強化措施 落實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做好當前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重要講話引起強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就做好當前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的講話在各地各部門、抗洪搶險一線干部群眾、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指戰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要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進一步行動起來,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落實防汛抗洪責任制 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有關地區、部門和單位要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強化責任,形成合力,統籌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防汛,加強薄弱環節防范。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在“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防汛抗洪搶險救災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防汛抗洪工作的高度重視,對災區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彰顯了真摯的為民情懷、堅定的責任擔當、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鮮明的問題導向,為我們奪取防汛抗洪全面勝利指明了方向、激勵了斗志、堅定了信心,是我們做好當前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總綱領、總遵循、總動員。 責任重于泰山。陳雷說,廣大水利干部職工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守土盡責,全力以赴打好打贏今年防汛抗洪搶險救災這場硬仗。 災情就是命令。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門高度重視當前防汛抗洪嚴峻形勢,緊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毫不松懈,再接再厲,切實履行職責,災情達到本級救災預案啟動標準的,要及時啟動救災應急響應。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隱患排查,提前做好危險區群眾避險轉移。妥善做好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工作,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安全住處、有干凈水喝、有醫療服務。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各級農業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業防汛抗災救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決做到災情一天不解除、抗災救災工作一天不停止,堅持不懈抓好農業防汛抗洪和災后生產恢復,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為實現穩糧增收目標、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贏得主動。 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全力保障人員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防汛工作的講話,極大提振了抗洪一線官兵的士氣。7月21日凌晨3時許,強降雨導致湖北云夢縣府河段地勢低洼的桂花村、林家村7個自然灣被水圍困,水最深處接近3米,60多名群眾被困房頂。21日8時,某預備役高炮團政委張益泉帶領120人的應急分隊,攜帶4艘沖鋒舟,迅速轉戰至云夢縣解救被困群眾。張益泉說:“總書記的講話給我們打了氣、鼓了勁,戰勝洪魔信心倍增,哪里群眾安全受到威脅,我們就出現在哪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汛抗洪搶險救災中的突擊隊作用。連日來,子弟兵在受災各地迅即展開救援。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發生特大山洪災害后,縣人武部政委馬紹鐵帶領民兵轉移群眾203人,營救被困群眾26人。20日,北京城區及周邊出現多處險情,北京衛戍區和第38集團軍先后派出近600名官兵,馳援險情嚴重的地區。廣大官兵表示,一定要牢記習主席的殷切囑托,發揚我軍能打硬仗的光榮傳統,發揮突擊隊作用,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全力支援地方抗洪搶險。 安徽懷寧縣黃龍鎮近日遭遇洪水,在撤離警報響起后,鎮駐村干部帶頭,迅速組織村干部、村民組長、民兵、黨員挨家挨戶動員,部分群眾也自發參與到轉移工作中。短短3個小時,按照人員轉移預案,8507名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群眾安危大于天,任何時候,特別在大災難面前,群眾的安危高于一切。”黃龍鎮黨委書記王本貴說,我們將根據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干民兵的主力軍作用,全力做到守土有責、盡職盡責。 抓緊謀劃災后水利建設 提升防汛抗洪和減災救災能力 21日中午,河南安陽縣緊急轉移的數萬名群眾,大部分已經返回家中。雖然很多人家里還汪著30厘米的水,但災后的重建已經開始。韓陵鎮后馬村的村民韓峰說:“窮家難舍。總書記說,要盡快恢復水毀工程,做好恢復生產和恢復重建的規劃安排和工作準備。我們也想早點回來,早日重建家園。” 今年的汛情造成的險情災情多,也暴露出防汛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河北省水利廳防汛抗旱指揮部督察專員劉廣才說,“總書記指出,要認真總結近年來防汛抗洪搶險救災中暴露出的突出薄弱環節,加快城市地下管廊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提升防汛抗洪和減災救災能力。這是著眼長遠的重要布局,對于做好今后的防汛工作意義重大。” 安徽省水利廳負責人介紹,今年的洪澇災害暴露出安徽省水利工程建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要認真總結正反經驗,著力補齊短板,突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城鄉排澇設施建設、湖泊防洪綜合治理等,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抗災減災能力和效益。(執筆記者:林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