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做學問
發表時間:2017-05-23   來源:光明日報

——全國高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講話精神一周年紀實

  “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為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一年來,高校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陣地,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邁出了堅實穩健的步伐。

  鑄魂立格:以馬克思主義引領育才

  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旗幟鮮明的答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理論武器。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不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作為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和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重要基地,全國各高校秉持清醒的理論自覺和堅定的政治信念,推出了一系列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新發展的舉措:

  清華大學“雙高”計劃、同濟大學“333”計劃、中山大學“出思想”目標、南京大學“雙重”計劃……這其中,馬克思主義是確保哲學社會科學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根本保證。

  馬克思主義不是封閉的、教條的,它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學術中心建在中國!”北京大學提出的這一愿景,正在一步步實現——

  教育部調整新增馬克思主義理論等181個學位點,完成“馬工程”96種重點教材提綱審議,舉辦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會……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建設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立德樹人,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與教學的根本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推行“海外留學歸國教師國情教育計劃”,鍛造又紅又專的高層次教師隊伍;中國藥科大學推進“教師親和力工程”,實現師生零距離、溝通無障礙,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吉林大學的“M·M”學習研究會和中國礦業大學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讀書會”,引導師生“在馬言馬、懂馬信馬、傳馬護馬”。

  在這些高校鮮活的教學實踐中,全程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扎根時代:為解答中國問題貢獻智慧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

  研究解決問題,回應解答問題,這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的動力源泉,更是社會主義大學應有的社會擔當。一年來,教育部共編發《高校智庫專刊》111期,向中央報送專家咨政建議650余篇。

  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在不斷推出的國家重大部署中,活躍著越來越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身影。

  對雙多邊機制下的區域合作平臺進行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等方面研究——廈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依托“一帶一路”相關研究機構,開展了寬視角、多維度的研究項目。

  對區域經濟學理論創新、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等展開深度探討——南開大學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搭建雄安新區建設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平臺,開展了針對性、儲備性的政策研究。

  建平臺、匯資源、聚人才,一批具有高顯示度的研究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斷為國家和區域發展貢獻智慧。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推出的《中國司法文明指數報告》,為加強司法文明建設提供了一面可供自我對照的“鏡子”。

  東北大學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成立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脫貧攻堅、破解改革發展難題提供了智力支撐。

  廈門大學的臺灣問題研究、中山大學的粵港澳發展和南海問題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的“周邊海域”和“新疆域”研究等,為搶占國際學術前沿、維護我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發揮了智庫作用。

  根植時代沃土,服務國家戰略。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從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從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中,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書寫著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華章。

  薪火相傳:以學術自信傳承中華文化

  “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指引我們深入挖掘文化自信這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奏響代表中國水準、具有世界影響、引領時代進步、塑造人類文明的中華文化動人樂章,成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

  今年5月,清華簡《算表》作為“人類最早的十進制計算器”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標志著中華文化又一個偉大成就載入了人類歷史史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斷挖掘其歷史內涵,闡發其時代價值,激發其蓬勃的生命力。

  “全球漢學聯盟”“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山東大學聯合海內外漢學研究機構,致力于搶救散落于世界各地的珍貴漢文古籍,重構當代中國的古籍完整存藏體系。

  “中華傳統文化創新工程”、《全唐五代史》《全清詞》大型古籍整理項目、“中國古典數字工程”——南京大學以工程帶動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國際學術交流平臺、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

  《儒藏》《中華道學百年精華集成》《巴蜀全書》——四川大學以大型文化典籍的編撰出版工作,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一年來,各高校以堅實厚重的學術底蘊、勇于擔當的學術情懷,推動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基礎學科和有重要文化價值的冷門學科,不僅有人做、有傳承,而且有創新、有發展。

  中山大學實施“人文學科中長期重大研究與出版計劃”,力圖打造一批具有百年影響的經典之作。

  浙江大學推進“經典文化傳承與引領計劃”,加強對優秀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研究與傳播,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踏實為學,筆耕不輟。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學術自覺,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芒,讓中華民族迸發出強大的前進動力。

  國際眼光:為中國話語崛起架起橋梁

  “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殷切希望和時代要求。

  在當前的國際學術界中,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聲音還比較小,即便在本該最有發言權的中國實踐解讀和中國理論構建上,也還存在“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問題,構建全面、透徹、有力的國際話語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試點單位,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圍繞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話語,堅持原創性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有力推動了中國思想和中國話語在世界范圍內的崛起。

  提升國際話語權,既要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又要以寬廣的胸襟、開放的視野積極參與世界競爭與合作,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學術的通衢。

  清華大學倡議成立的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推動了全球大學人文對話與交流機制落實;

  北京師范大學在美國出版發行的雜志《CHINESE LITERATURE TODAY》,成為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中國文學推介刊物;

  北京外國語大學通過亞、歐、美17個國家22個孔子學院的建設,大力推進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

  北京語言大學致力于面向東南亞、南太平洋、非洲、北美、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漢語國際研究,促進語言傳播與文明對話;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的多位教師在海牙判決公約談判等重大國際事務中發言發聲,展現了中國學者的智慧。

  還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在國(境)外設立相關研究機構。北京中醫藥大學就在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分別建立了集教育、醫療、研究、文化交流功能于一體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海外中醫中心”,成為中國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橋梁。

  中國高校的足跡已遍布世界各地,成為宣傳中國道路、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力量。一個“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正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在這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迎來了大繁榮大發展的歷史機遇。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朝氣蓬勃、波瀾壯闊的新局面。(記者 柴如瑾)

責任編輯:王小偉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v大片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高清欧美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五月婷之综合在线 | 先锋影音国产三区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