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英文宣傳片講述了“中國夢”幫助美國草根民眾實現他們的“美國夢”的故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在即,復興路上工作室又開始“放大招”。繼《中國共產黨與你一起在路上》、《“跟著大大走”之博鰲篇、萬隆篇、巴基斯坦》等力作后,復興路上昨日推出了英文宣傳片《跟著習近平走之美國篇——當中國遇到卡羅來納》。該片推出后再度在網上走紅,引來諸多點贊。
這部英文宣傳片全長6分45秒,講述的是“中國夢”幫助美國草根民眾實現他們的“美國夢”的故事。記者發現,這部短片9月18日率先在美國的社交網站youtube上首發,兩日后在國內的視頻網站優酷網上發布。
從20日8時到21日8時,該片在優酷網上的點擊量已達到86.1萬,點贊數多達5815條。有網友直呼短片類似美國總統的競選廣告,“大片范兒”十足。
揭當地民眾真實心態:我才不介意公司是不是中國人開的
短片講述了兩家在美國卡羅來納地區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如何與當地文化融合、給當地民眾提供就業機會并得到本地社群認同的故事。
南、北卡羅來納州是美國先民最早移民開拓的地方。雖然美國經濟整體上發展迅速,但其南部地區的居民卻長期面臨就業率低迷,經濟不振的窘況。對于中國企業的到來,當地人起初抱有很大的疑慮。
“我原以為一家中國公司要收購美國公司,慣例就是來到這里,買下公司,拿走品牌,把生產線帶回中國國內,卻不會做任何有益于美國經濟的事。”大連遠東集團美國綠地公司總裁泰·泰勒(Ty Taylor)說,但很快他發現實際上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兒。
中國人不但沒有將公司品牌拿回國內,沒有帶國內人馬來擠掉當地就業機會,反而雇傭公司的老員工,組織員工培訓計劃,待員工如家人等等,直接提振了當地經濟。中國企業的做法逐漸扭轉了他們的消極觀念。
“不僅我們這些老工人沒下崗,公司還在不斷地招新人。”雪莉·卡特(Sherry Carter)是綠地公司的一名老工人,“中國企業并沒有電視上說的那么‘可怕’”。
“當紡織業開始外遷的時候,我們這兒的人就陸續下崗了。就業情況糟糕,經濟更差,不少鄉親們只能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如今中國人收購的公司又給我們帶來了高大上的新工作。只要不讓俺下崗,我才不介意公司是不是中國人開的呢。”片中,珠寶店店主比爾·布洛克(Bill Brock)道出了美國人對中國企業在當地辦廠的真實心態。
Jeff Chee(齊樹民)是大連遠東集團總裁,2009年收購了瀕臨倒閉的百年老品牌美國綠地公司。片中Jeff念念不忘當年美國老師的情誼,以“公司就是我的家”為價值理念,注重對員工的培養。
與Jeff不同的是,Jimmy Lee(李建明)是在北卡羅來納州當地創業成功的中國人。Jimmy的TTG公司文化就是待員工如家人,“我們每次開會的時候,他講的第一句話都是,咱們家咋樣咋樣,他把我們所有人都當做家人。”拉爾夫·拉夫特(Ralph Laughter)是TTG公司的第一位員工,見證了當地人從失業到獲得工作機會的過程。
有網友在留言中評論道,“中國在美投資學習到更多管理經驗和獲得利潤的同時,也保障了當地的就業,這是雙贏的合作。”
扭轉中國人在美投資誤解 話題更為軟、小、暖
與之前大獲成功的復興路上作品相比,這部作品也可謂看點不少。除了音樂、鏡頭等頗有些“美國大片”范兒的元素外,短片以“訪談與呈現交叉剪輯型”的微電影形式,請企業主、中方雇員、美方雇員、駐地官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主等不同身份的人員進行訪談,給觀眾以很強的“代入感”,將觀眾引入敘事邏輯的情境中,讓人從精美的畫面和流暢的敘事中尋找到共鳴與認同。
不僅如此,短片中的“神翻譯”也是一大看點,“這可是多少年都沒出過的西洋景兒”、“感覺棒棒噠”、“有你在,我們妥妥噠”、“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等接地氣的翻譯也讓網友直呼“字幕君在賣萌”。
除了在形式和風格上有新的元素外,這部短片在主題上也與復興路上以往的短片有所不同,如果說此前的作品是以講政治外交為主,那么這部作品則在力圖對國際社會講中國制造與中國投資,話題更為軟、小、暖。
“在習近平主席訪美之際,我想給中美兩位元首捎句話,希望他們繼續促進雙邊投資和貿易往來。”片中Jimmy Lee(李建明)表達了習近平主席訪美之際對于中美之間投資和貿易往來的關注和期待。
實際上,自2000年以來,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已超過460億美元,在美國已經創造了超過8萬個就業崗位。在全球商業環境越來越緊密的時代,商業合作會促進更高層次的理解與和平。通過投資和并購等手段,中國企業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美國高端市場,幫助建立“美國品牌”,中國的價值觀融入當地企業并與其價值觀契合。
中國古語有云,君子和而不同。短片在價值觀層面傳遞了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的相通之處:雖然兩國價值觀不同,但中美兩種文化都建立在家庭價值觀基礎之上。短片的結尾更是點出了“中國夢”和“美國夢”,這兩個由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國家夢,都在本國國民中產生共鳴:“不管你來自哪兒,只要我們在一起工作,討論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們的夢想是什么,我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那我們就有可能一起實現我們的夢想。”
美國YouTube網站上有網友留言稱,“我認為這部片子不錯。他傳達了一個非常清楚的信息:中國人沒有把美國人的工作機會輸送回中國去!”還有網友留言稱,“這部片子使用了美國特色的元素:音樂,牛仔馬術表演,使人看到了一個事實——中國人對于自己為美國帶來的正面促進作用是何等自豪,這部片子必將觸動美國觀眾。”
神秘的復興路上工作室作品獲網友點贊
這部短片由“復興路上工作室”制作。2013年10月,一部名為《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的動畫短片在網絡上迅速走紅。這部5分多鐘的動漫短片分為中英文解說兩個版本,風趣地解讀了中、美、英三國領導人的產生過程。全片最大的亮點,就是七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都以卡通形象出現。這一大膽的突破使領導人的形象一下子生動起來,讓普通人覺得領導人與自己的距離并不遙遠。從此,復興路上工作室一炮而紅。
一直以來,復興路上工作室在人們眼中頗為神秘。有媒體對“復興路上工作室”的命名原因分析說,一是因為北京市復興路上部委機關比較多,另一個寓意是中華民族的復興。
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機構,復興路上工作室接地氣、人性化的報道,獲得了普通網友的點贊。一些網友在看過短片后直呼“棒棒噠”、“正能量”。
有分析認為,中國的全面復興不僅需要傳統的外交、經濟戰略,還需要符合中國特色的政治外交與文化外交戰略,特別是能讓更多的國家和民眾理解中國的軟外交戰略。復興路上工作室一系列的探索,正是用一種“非官方”、“更輕松”的方式對講好中國故事的成功嘗試。 (崔小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