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12))
有24個字,自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之后,中央政治局以此為主題進行過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此發表重要講話、反復提出要求,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年多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在成為13億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自覺行動。
優秀傳統與傳承創新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倡導”,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這24個字,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非無本之木,而是有根有源,它發端于中國優秀傳統,又有了傳承創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在2014年10月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對文藝工作者這樣說。
的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不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還是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優秀傳統文化,都為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深厚的歷史積淀。正因為如此,發源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通過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融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得到廣泛認同,凝聚起強大的中國力量。
文化軟實力的靈魂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多重要?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他將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習近平的回答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會怎樣?習近平的回答是:如果那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
除了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習近平還在多個場合反復提到核心價值觀,經梳理可以發現,不論在北京大學會見青年學生還是六一兒童節前夕看望小學生,不論參加院士大會還是與文藝工作者座談,不論在上海考察工作還是到革命老區看望慰問干部群眾……經常掛在習近平嘴邊、被反復強調的事情中,常有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會見青年的時候,習近平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講道理: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春風化雨入萬家
核心價值觀如何發揮作用呢?
習近平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3年多來的中國實踐印證了這一點。
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對這一“鑄魂工程”作出戰略部署。
當下,各地各部門正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將之滲透到各個環節、浸潤于方方面面,使之如春風化雨入萬家,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
宣傳時代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評選表彰道德模范,建立健全發揮先進模范作用的長效機制,一系列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活動紛紛展開,一個個可親、可敬、可學的榜樣正在幫助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
各地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用來引領知識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人們可以看到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生長、開花結果。(記者 葉曉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平語”近人——習近平談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精神
已是最后一篇
-
“平語”近人——習近平談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