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活動中心一層大廳,民商經濟法學院本科二年級2班團支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習近平來到他們中間,幾位同學從不同角度暢談了觀看電影《焦裕祿》的體會。習近平對同學們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越來越富強、民族越來越興盛、人民越來越幸福,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無數焦裕祿這樣的優秀黨員、干部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聽到同學們講述學習焦裕祿精神的體會,習近平回憶起他上初中一年級時學習穆青撰寫的焦裕祿文章的感受。
習近平說:“這件事一直影響著我。直到我從政,直到我擔任縣委書記,后來擔任總書記,焦裕祿精神一直是一盞明燈。學習焦裕祿精神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
——摘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
(2017年5月3日)
背景資料
焦裕祿: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原河南蘭考縣委書記,干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2年被調到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1964年因肝癌病逝于鄭州,終年42歲。他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的光輝形象影響了幾代人的精神世界。
穆青:新華通訊社原社長,當代著名新聞記者,他的新聞作品、新聞主張和新聞實踐,均為20世紀中國新聞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965年12月17日,在蘭考縣委的會議室里,穆青第一次聽到焦裕祿身邊的干部介紹焦書記的事跡,深受震動,多次垂淚。3天以后,在開封賓館,穆青和馮建、周原組成了一個寫作班子。1966年2月7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打破常規,占用新聞節目的時間,用1小時20分鐘,播出了長篇人物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而著名播音員齊越,則是含著熱淚、幾經哽咽才完成播音。 (本欄目主持人:劉少華)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與黨的意識形態創新
已是最后一篇
-
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與黨的意識形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