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慎海雄:讓億萬青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發表時間:2014-07-20   來源:新華網

  7月21日出版的第29期《瞭望》新聞周刊將發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讓億萬青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總書記指出,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點燃了億萬青年心中的夢想。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美好愿景,激勵著當代青年為人生的目標而奮斗。正如習總書記所深情闡述的,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讓夢想照進現實,就是要給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門,讓創新創造的空間更寬更廣。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曾謳歌:“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的確,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青春歲月是人生的黃金時期,青年人才始終是一個社會最活躍的創新力量。“自古英雄出少年”,當代青年人才已經歷史性地擔當起實現中國夢強大生力軍的使命,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必將以寬廣的思維、厚實的知識、充沛的精力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動力,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帶來蓬勃朝氣。

  據統計,我國14—35歲的青少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長年穩定在三分之一以上。聯合國兒基會有關專家曾指出:“從中國的總體經濟穩定發展角度來看,青少年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不為他們人生中的第二個10年全力以赴,那么我們為他們人生第一個10年所付出努力的成果就會大打折扣。”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在深刻影響我國的經濟結構,勞動力市場也明顯地從力氣活兒需求為主向高附加值的技術用工轉變。如何確保那些將成為新一代勞動者的青少年掌握數門看家本領或一技之長,成長為素質更高、視野更廣、技能更強的現代化、專業化人才,最大程度地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力之所需,已經成為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基礎性戰略。

  在中國經濟社會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關鍵階段,習總書記對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不僅闡明了職業教育在中國經濟社會中的戰略地位、發展路徑,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更為當代青年成功成才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從發達國家走過的歷程看,經濟結構的調整,本質上也是人才結構的調整。我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切需要我們勞動力的素質、結構等都要同步調整、與之匹配,而職業教育對此責無旁貸。可以這樣認為,加快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抓緊培養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時代課題,也是事關我們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可否持續、我國的核心競爭力能否不斷壯大的長遠之計。

  兩年前,浙江省開始每年出資選送100位優秀技術工人出國“鍍金”。來自杭鋼的技術工人倪國明在參觀一家生產汽車信號接收器公司時,發現很多“中國造”產品,有電子元器件、塑料機殼等,但價格低得可憐,100個電子元器件才賣1歐分!而這批初級產品經過德國技師的組裝和精加工,可以賣到60歐元!“這究竟是為什么?”倪國明之問,道出了我們的一個深層次問題。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序已經上升到第2位。在世界贊譽“中國奇跡”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盡管我們是出口大國,但多數行業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大部分是通過廉價勞動力獲得的微薄加工費,高附加值的那一塊往往沒有我們的份兒。究其根源,我國生產力總體水平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背后,恰恰就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緊缺,而這就迫切需要職業教育的升級。

  近年來在沿海和其他地區出現的“用工荒”中,技術工人奇缺的問題也從側面說明了問題。每到春節前后,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一些企業為了招到技術熟練的電焊工、紡機技師等急需人才,輪番競價,有些行業技術工人的月薪甚至高達數萬元。即便如此,依然是“光膀子”的農民工遍地皆是“找工難”,有技能的熟練工鳳毛麟角“招工難”。“用工荒”的實質是結構性用工緊缺,表明職業教育的緊迫性。

  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到了呼喚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時刻。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不僅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精神,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現實需要,也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勞動力結構性矛盾、讓廣大的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能就業、就好業、有奔頭、快致富的有效方法,更是人盡其才、讓廣大青年享有人生出彩機會的重要途徑。

  國際競爭力強的國家,一般都有著與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其中職業教育占整個中高等教育以及研究生階段教育的比重都在70%左右。德國、瑞士等發達國家的成功實踐表明,沒有一支一流的高技能的勞動力隊伍,就無法支撐一國一地區的實體經濟向高精尖跨越,更談不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德國前總統赫爾佐克曾指出:“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師。”半個多世紀前,德國就出臺了《職業教育法》,明晰政府、行業協會、職業院校和企業在職業教育與培訓上的職責。歐債危機中,注重實體經濟的德國在歐元區一枝獨秀,德國制造業的強大,得益于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出大批技術精湛的產業工人。我們一定要以人為鏡,增強使命意識、危機意識,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培養起千千萬萬技能型的現代勞動力大軍,使“中國制造”盡早實現向“中國創造”的飛躍。

  振興職業教育,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加大投入,更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加強監管,加強績效評估。同時,要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各行各業平等公正的良好風氣,職業有分工,地位無高下。技術工人受尊重,職業院校就不愁生源。更進一步,要通過改革收入分配,讓技術工人享有體面、令人羨慕的待遇。可以說,職業教育真正迎來春天之日,就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成功之時。

  今天,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藍圖已經繪就。各地各部門要深刻領會、切實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以時不我待的精神風貌,突破觀念束縛和制度桎梏,勇于改革、敢于創新,將“行行出狀元”的理念播撒到全社會,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化為生動的實踐。

責任編輯:張智萍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 又大又粗又猛免费视频久久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本有码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天天综合网久久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