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這對于我們在新時期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我國有著輝煌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史,且從未間斷自己的文化傳統,誕生了一批又一批偉大的思想家,留下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中大量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治國理政智慧,為我們今天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是我們對歷史的責任。一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離不開深厚的歷史積淀。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歷史為我們留下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將它們扔在故紙堆里,更不能將它們遺忘甚至破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是我們必須繼承、守護和光大的瑰寶,是哲學社會科學繼續繁榮發展的基石。 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是我們對世界的責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需要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從哪里來?最根本的還是文化土壤。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只有堅守自己的文化底色,中華文明在與其他民族文化進行交流時,才能以自己的獨特內涵,成為世界文明演進的重要推力。我們有責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為人類發展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 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是我們對未來的責任。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中國數千年來文明發展歷史。面對我國和世界當前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就能從中找到那些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寶藏,是我們對于自己文化深沉持久自信心的來源。只要我們展望未來,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就一定能讓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為時代發展提供新指引,為人類文明作出新貢獻。(光明日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