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強調,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這精辟指出了基礎教育在中國特色主義教育事業中的特殊作用、獨特功能,為新形勢下辦好基礎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保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刻領會這一論述,真正把教育優先發展、辦好基礎教育落到實處,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強基石。 基礎教育強,則國家興。“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民族復興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中小學。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其國庫之殷實、城堡之堅固、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于其公民所受的教育如何。公民的文明素養、遠見卓識和高貴品格,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怎么樣,就基本決定了其精神風貌、文明水準乃至國家實力。基礎教育決定國民的基本素養,國民的素養決定國家的實力。我們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首先要把基礎教育放在教育事業發展的優先位置。 辦好基礎教育,首先要把握好定位,扎實做好“基礎”這一大文章。中小學是一個人打底子的階段。“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底子打好了,一個人的未來才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要為孩子打好身體的底子。有強健的體魄,才有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力旺盛,才會有無窮的創造。不重視體育的校長是不合格的,體育應該置于學校教育的核心位置。一位好校長、好老師的教育學手冊的第一頁第一行應該寫著:學生身體健康成長是學校教育的天職。“野蠻其體魄,高貴其精神”,我們同時要為孩子打好道德、精神的底子,讓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小學是一個人習慣養成、道德涵養、精神發育、心靈成長的關鍵時期。美國詩人惠特曼寫道:“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我們給予孩子什么樣的道德、精神上“最初的東西”,長大后他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我們還要為孩子打好知識、能力的底子。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科技日新月異,知識不斷更新,基礎教育要培養學生什么樣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時代交給我們的緊迫課題。 辦好基礎教育,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鼓勵學校辦出特色,鼓勵教師教出風格。素質教育的靈魂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人自由地發展。素質教育從本質上看是一種著眼于發展、著力于打基礎的教育,要為每一個學生未來的發展負責,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審美素質在內。可以說素質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基礎教育,是基礎教育返璞歸真、重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基礎教育的一種表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的基礎教育制度改革,強調了“基礎”,尊重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重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要根據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以適應中華民族“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關系到每一個孩子的身心成長,我們不能沒有虔敬之心。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教育包括基礎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深化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讓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廣大中小學校長、教師要自覺肩負時代使命和職責,爭做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引路人;全社會要發揮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家庭、社會、學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全力把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明天。(中國教育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