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并訪問在瑞士的國際組織 新華社日內瓦1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郝薇薇 霍小光)雪原莽莽,山巒疊嶂。習近平主席乘坐的瑞士政府專列,行進在“歐洲屋脊”之國。 ?。痹拢保度罩粒保溉?,習主席瑞士之行進入“多邊時間”。從阿爾卑斯山小鎮達沃斯到千年古城洛桑再到“國際會議之都”日內瓦,世界目光一路追隨。 今日世界,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人類去向何方? 此時中國,爬坡過坎、滾石上山,古老的東方大國,正以昂揚的姿態挺立時代潮頭! 新年首訪,講述中國、指引世界。中國聲音,世界聆聽。 旗幟篇:指引經濟全球化新方向 冰天雪地的達沃斯,進入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 50余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主要負責人,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政界、商界、學界和媒體代表……數以千計全球精英紛至沓來,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 國際會議中心外,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能容納1700人的全會廳里,人頭攢動,座無虛席。 當地時間17日11時15分,在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邀請下,習近平主席走上主席臺發表主旨演講。 國際媒體爭相直播,彭博電視臺打出快訊字幕:“習成為達沃斯焦點”。中國國家元首首次亮相達沃斯,成為“最令人矚目的事件”。 前日傍晚,習近平主席乘坐瑞士政府專列從伯爾尼抵達達沃斯。施瓦布登上列車迎請遠方貴客。習近平對他說:“您多次邀請我來達沃斯,我一直在考慮什么時間來最合適。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當前,關于世界經濟有各種議論,在這個時刻發出中國聲音更有意義?!?/p> “領導力:應勢而為、勇于擔當”,這是本次年會的主題。 施瓦布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當今世界正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挑戰,“期待中國成為‘應勢而為、勇于擔當’的全球領導者”。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边@是英國文學家狄更斯描繪工業革命后世界的話,習近平主席開宗明義加以引用。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直面時代最緊迫命題,振聾發聵,娓娓道來,以充滿哲理的中國智慧,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為處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進程指引方向。 聽眾席上,一位位外國政要、一位位商界精英凝神傾聽,時而點頭贊許,時而報以掌聲。 “經濟全球化曾經被人們視為阿里巴巴的山洞,現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困擾世界的諸多難題,究竟應不應該歸咎于經濟全球化?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廓清迷思—— “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于問題解決。”談到難民潮,習主席指出,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戰亂、沖突、地區動蕩,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是謀求和平、推動和解、恢復穩定。關于國際金融危機,習近平主席強調,這是金融資本過度逐利、金融監管嚴重缺失的結果……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绷暯街飨谘葜v中引用了中國漢代古詩中的一句話。如何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指明方向—— 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逆全球化”思潮攪動世界,保護主義究竟是良藥苦口還是飲鴆止渴?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立場鮮明—— “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薄笆澜缃洕拇蠛?,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 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越發突出,如何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把脈開方—— 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 美國《財富》雜志如是評價:“習近平的演講傳遞出一大信息:在其他地區對全球化產生懷疑的時候,中國是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這讓很多人備受鼓舞?!?/p> 比利時國王菲利普感言:“當前,歐洲對自身發展有不少擔憂,很多人以過分簡單的視角看待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傳統的智慧思想和長遠眼光對解決世界問題非常重要。” “世界經濟論壇歷史上的亮點”“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一場載入史冊的演講”……從西子湖畔到古城利馬,再到冰雪小鎮達沃斯,對習近平主席展現的中國智慧的欽佩成為全世界的共識。 演講結束后,習近平主席會見施瓦布。這位著名經濟學者再次憶及近40年前與中國的首次結緣:“我在1978年讀到了有關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文章,當時我就確定中國將會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角色?!?/p>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來越大。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是光明的,能為外商投資帶來豐厚回報,為各國企業提供廣闊機遇。”在施瓦布舉行的午宴上,習近平主席自信地回答飛利浦首席執行官萬豪敦的提問。 旗幟引領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在人類命運再次面臨抉擇性的關鍵當口,互利共贏的旗幟上,歷史地寫下了中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