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才能自強,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很多有利條件;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的階段,面臨不少矛盾和困難。必須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切實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下定決心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實現更健康、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1.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發展起來。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出現了“唯GDP(國內生產總值)”、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問題。目前我們遇到的資源過度開發問題、環境污染嚴重問題、經濟結構不合理問題等,都與此密切相關。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要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
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是我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要求。經過三十多年高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么大的塊頭、這么大的底數,再追求兩位數的快速發展是不現實的。而且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也不容許我們再盲目追求這樣的高速度。此外,解決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下的諸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需要把增速調整到合適的“擋位”,留下余地和空間,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各級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二〇一三年九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講話中指出,“中央看一個地方工作做得怎么樣,不會僅僅看生產總值增長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決自身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成效”。要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一味在增長率上進行攀比,以生產總值全國排名比高低,搞層層加碼,追求過快的速度。
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并不是說不重視經濟增長了,而是要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發展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否則就沒有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也不會有社會大局穩定。但單純追求增長,不注重質量和效益,不注重環境,這樣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業比較充分的速度,是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總的方向是,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綜合運輸體系、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化解產能過剩。我國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尤為明顯。比如粗鋼、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的產能,都占到全球產能一半左右,有的甚至更高。這些行業產能利用率普遍很低,浪費十分嚴重,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不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將來付出的代價必然更大。”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們發展歷程必須邁過的坎,要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原則和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徑,統籌考慮經濟發展、結構升級、社會穩定等多重因素,穩扎穩打開展下去,決戰決勝打好調整經濟結構、化解產能過剩這場攻堅戰。化解產能過剩要更多使用經濟手段,更多運用市場機制的辦法,凡是市場和企業能決定的都交給市場和企業,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變化作出判斷,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
- 上一篇:
-
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
已是第一篇
-
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