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新型城鎮化重要講話中的哲學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著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分析了新型城鎮化蘊含的巨大機遇,科學研判了城鎮化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指出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現實路徑,成為指導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戰略思想。 ■強調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協調性和關聯性,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聯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的思想 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是指不同事物之間、一個事物內部不同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恩格斯曾經說過,“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這幅畫面同樣生動地存在于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歷史進程中。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現在搞城鎮化,不能單兵突進,而是要協同作戰,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他還特別強調,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動體現,這些思想告訴我們三點: 首先,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是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走中國特色、科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關鍵是提升質量,與工業化、信息化等同步推進,使成長中的城鎮成為工業化發展的廣闊舞臺、信息化應用的前沿戰場。 其次,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是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促進。城鎮化不是要把中國所有農村都城鎮化,實際上,也不可能都城鎮化。因此,城鎮化必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聯動發展。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在湖北省考察工作時強調,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我們應當把新型城鎮化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使每一個新型城鎮的周邊都是繁榮的農村、宜居的農村、美好的家園。 再次,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是城鎮化中的自然與人文互相融合、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互相結合。新型城鎮化應當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強調新型城鎮化發展要趨利避害,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現實性和可能性關系的思想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現實性是指事物的真實的客觀存在,而可能性是指事物所包含的預示事物發展未來的趨勢性。馬克思主義者制定政策首先是以現實性為基礎的。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政策是以現實的東西,而不是以可能的東西為依據的。”同時,馬克思主義者又以牢牢把握未來發展方向來使自己的政策更加積極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講話體現了對事物發展現實性與可能性關系的科學把握,強調新型城鎮化一方面要立足現實,扎扎實實推進;另一方面要把握發展趨勢,積極主動做好工作。 首先,新型城鎮化要立足現實。中央要求確定城鎮化目標必須實事求是、切實可行,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戶籍改革要立足實際: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耕地使用要嚴守底線: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城鎮建設用地特別是優化開發的三大城市群地區,要以盤活存量為主,不能再無節制擴大建設用地,不是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 其次,新型城鎮化要積極有所作為。有所作為要求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使新型城鎮化不僅成為擴大內需的新增長點,而且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載體。有所作為還要求通過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人文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使其成為人們宜居宜業宜生活的人間勝景。 ■強調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理論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亦即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始終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有一些人自覺不自覺地把資本當成是創造歷史的主要動力,強調公司的力量,忽視甚至鄙視勞動的力量。針對這一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習近平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人民依然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誰能夠創造出新型城鎮化美好的明天?當然是廣大人民群眾,新型城鎮化輝煌的歷史應該由人民創造,新型城鎮化的成果應當由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如何做到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三個方面:第一,為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創造新空間。習近平2014年3月在訪問德國時講:“中國有13億多人,只要道路正確,整體的財富水平和幸福指數可以迅速上升,但每個個體的財富水平和幸福指數的提高就不那么容易了”。新型城鎮化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它不僅能為從農村走向城市的中國人提高總體幸福指數提供新空間,而且為他們提升個人幸福指數提供新機會。第二,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要抓實抓好。第三,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 ■強調新型城鎮化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歷史發展規律的思想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是一個客觀的自然過程,它有自身的發展規律。恩格斯曾經指出:“以往的歷史總是像一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而且實質上也是服從于同一運動規律的”。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是我國發展必然要遇到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推進城鎮化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就應當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2013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過快過慢都不行。”有哪些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需要我們遵循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世界城鎮化發展的普遍規律。2014年3月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指出:“根據世界城鎮化發展普遍規律,我國仍處于城鎮化率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但延續過去傳統粗放的城鎮化模式,會帶來產業升級緩慢、資源環境惡化、社會矛盾增多等諸多風險,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進而影響現代化進程。隨著內外部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城鎮化必須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轉型發展新階段。”世界城鎮化發展普遍規律就是諾瑟姆曲線(見左下解釋)。在遵循這樣一個普遍規律的同時,應當研究中國城鎮化的特殊規律。這就是要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其次,要把握現代化的規律。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推動新型城鎮化就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普遍規律,又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特殊規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義就是要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古人云:“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ziji,鋤頭的意思),不如待時。”“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圣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以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時機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哲學思維來把握和運用機遇,使新型城鎮化成為真正造福億萬人民的偉業。 (辛向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關鍵詞 諾瑟姆曲線:美國著名學者諾瑟姆在1979年把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變化過程概括為一條稍被拉平的S形曲線,并把城市化過程分成3個階段,即城市水平較低、發展較慢的初期階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階段和進入高度城市化以后城鎮人口比重的增長又趨緩慢甚至停滯的后期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