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位中國人的責任,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 ”10月27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省文聯副主席胡崇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文藝工作者對于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不移,毫不猶豫的。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沒有立足之地。 在胡崇煒看來,文藝領域的復制、抄襲現象,主要是因為一些文藝工作者沒能很好地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盲目追逐國外名牌一樣,這種抄襲、復制現象正是喪失本民族審美觀念、缺乏文化自覺與自信的表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其中的文化精粹、藝術真諦,可謂博大精深。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對其精神內涵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從這樣的高度認識傳統文化。胡崇煒以遼寧書法發展現狀為例,認為遼寧成為書法大省,正是得益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省書法家協會創辦的書法臨帖班已經堅持了30年,這種對傳統書法藝術孜孜以求的研習從未間斷。書法家師法傳統,無數次臨習古帖,在將傳統文化融會貫通的過程中,自然能發出獨特的藝術感悟。 胡崇煒認為,繼承得越好,才越有可能孕育創新的潛能。但我們不能教條地、機械地繼承傳統文化,應與時俱進。繼承傳統需要與當下實踐緊密結合,同時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胡崇煒以書法藝術為例,坦言書法藝術的實用功能已轉化為展示功能、審美功能,當代書法家對于書法藝術的探索越來越深入,筆、墨、紙張的形態也越來越豐富。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當代書法作品的點、線、面如何移步換形,字之眉目、字之體骨仍然源自于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審美觀念,形變而神不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追求,而文明的繼承與發展,文化的弘揚與繁榮,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廣大文藝工作者應堅定不移地走在繼承傳統,開拓創新的大路上。(記者王臻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