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讀懂治國理政這三年》出版座談會發言摘登 記者 郭俊峰攝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大氣魄治黨治國治軍,以大視野運籌國內國際大局,以大手筆推動改革發展進程,開創了事業發展新局面,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輝煌成就的取得,與黨中央治國理政才略背后的核心能力密切相關。日前,由光明日報社主辦、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協辦、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承辦的“核心能力與治國理政——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暨《核心能力:讀懂治國理政這三年》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張毅,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玉普,中央紀委駐全國政協機關紀檢組長周新建以及來自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讀懂治國理政核心能力,切實增強看齊意識等議題展開研討。本版今天特摘登部分專家發言要點,相信對讀者會有所啟迪。 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的“范本”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原董事長、黨組書記 傅成玉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革故鼎新、勵精圖治,以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勇于開拓的非凡魄力、超塵拔俗的治理智慧、杰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全面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短短三年多時間,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已經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已經形成了系統化的治國理政思想。如何讀懂、悟透、用好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于全黨上下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我們必須看到,當前,一方面,絕大多數領導干部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是真心擁護的,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是高度贊同的;但另一方面,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會為、不敢為的問題確實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這已經成為當下全黨全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我認為,存在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這些領導干部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理解不深、吃得不透、把握不準,還習慣于用傳統的思維和理念,理解當前的形勢和改革舉措。在此背景下,抓緊學習好、深刻理解好、準確把握好、高效落實好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已迫在眉睫。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既需要原原本本、扎扎實實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原文,又急需一批有深度、有內涵、有質量的解讀輔導材料,幫助廣大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系統性地理解、把握,解決好敢為、能為、會為的問題。 《核心能力:讀懂治國理政這三年》一書,系統闡述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成就、方略和能力演進軌跡,揭示了治國理政核心能力構成,為各級領導干部提供了一個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的“范本”,對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全面理解、準確把握治國理政思想,以看齊意識自覺提高自身核心能力一定會大有幫助,對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一定會大有助益。 深化治國理政核心能力研究 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唐鐵漢 《核心能力:讀懂治國理政這三年》一書,緊密聯系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緊密聯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際,緊密聯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和決策,從領導學的視野特別是核心領導力的角度,梳理和闡述了黨中央的領導理念、領導風格、領導特質、領導決策和領導藝術,探討了黨中央治國理政核心能力的演進軌跡,并在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關于群眾、階級、政黨、領袖關系的學說的基礎上,把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核心能力與戰略決策同人民群眾的改革實踐、廣大干部的創造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是一部理論創新的優秀成果。 當前,我們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三五”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必須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落實中央的戰略部署和決策,攻堅克難,奪取全面深化改革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特別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各相關單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改革在深化,實踐在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部署和決策還在落實和發展之中。因此,有關黨中央治國理政核心能力的研究還應不斷創新和深化。 從“打鐵還需自身硬”看治國理政的核心能力 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哲學教研部主任 韓慶祥 要將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核心能力置于以下背景予以把握:應對長期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外部環境的考驗,需要具有較高的治國理政能力;破解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和消極腐敗的危險,需要具有較高的治國理政能力;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需要具有較高的治國理政能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需要具有較高的治國理政能力;面對我國發展起來以后面臨的人與自然矛盾的挑戰、人與社會矛盾的挑戰、人與人矛盾的挑戰以及人的身與心的矛盾的挑戰,需要具有較高的治國理政能力。 以上這些,都對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既包括中國共產黨人要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風、硬在純潔上,也包括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治局,一個最具領導力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一個具有大國領袖風范、具有高超的治國理政能力、被全國人民擁護的領導核心。治國理政能力是一個系統,其中值得我們重視的是治國理政的核心能力。 就當代中國發展來講,治國理政需要具有哪些核心能力?根據國家發展的三種根本機制——動力機制、平衡機制和治理機制,我認為需要三種核心能力:一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的能力;二是化解社會矛盾和風險,并凝心聚力進而保持社會平衡、和諧、穩定的能力;三是治理能力,包括科學決策能力、掌控方向能力、戰略謀劃能力、駕馭全局能力、選人用人能力等。周新民同志對領導者的核心能力問題有長期研究。他的《核心能力:讀懂治國理政這三年》一書,把領導者核心能力與黨中央治國理政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既合乎時宜,又具有重要政治意義,也給出了有價值的思考。 核心能力是治國理政的關鍵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 倪邦文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發展處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有較好基礎。后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善、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理論的創新、實踐的探索和發展的預期,都迫切需要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提煉。《核心能力:讀懂治國理政這三年》就是這樣一部響應時代呼喚,深入探索、闡述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的創新理論著作。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我們描繪了美好的目標愿景,那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了好干部的五個標準,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建立健全治黨、治國、治軍的制度體系,確保我們黨執政團隊按照這套制度規范去實現既定的目標愿景。作為我們黨執政團隊的重要力量,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把握學用結合的內在邏輯,自覺構建自身的核心能力要素,努力打造戰略思維能力、持續學習能力、改革創新能力、法治思維能力、統籌兼顧能力、運用媒體能力、駕馭復雜局面能力,強化理想信念、擔當精神、責任意識、為民情懷、求真務實、嚴于律己等“軟實力”。 深刻認識治國理政的核心能力 光明日報總編輯 何東平 領導者核心能力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命題,又是一個嶄新的實踐命題。準確闡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核心能力的本質內涵、演進軌跡和時代價值,能夠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認識、準確把握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效促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貫徹落實。 大變革的時代呼喚全方位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創新戰略擺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個創新戰略,不單是指技術創新,而是包括理論創新在內的全面創新。《核心能力:讀懂治國理政這三年》一書,運用領導者核心能力理論,對3年來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領袖人物核心能力的四大維度,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對領導者核心能力體系的認識,拓展了政治學研究范疇,是我國社科理論創新的又一鮮活成果。 治國理政新思想呼喚理論研究新視角。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3年來展現的治國理政思想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新”。這是因為新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是在人民群眾新的期盼下產生的,是在新的宏偉愿景下產生的,是在新的宏大布局下產生的。我們必須用新視角、新理念、新理論來讀懂、詮釋和解析,增強看齊意識。這需要更多理論結合實踐從事研究的有識之才,為黨和國家貢獻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新聞宣傳新使命呼喚黨報新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了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等重大原則,指出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基本遵循。光明日報歷來對來自于實踐一線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高度關注,在成果宣傳上不遺余力。對于黨中央治國理政核心能力這一新成果,我們將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行宣傳,使這一成果被更多人知悉、學習和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