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
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
——關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舉的旗幟,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追求。2014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在前進道路上,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以什么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古今中外,由于政治發展道路選擇錯誤而導致社會動蕩、國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堅持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更是關系根本、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其精神實質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切實保證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使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應該看到,我國民主法治建設同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體制、機制、程序、規范以及具體運行上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創造精神方面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必須繼續加以完善。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不斷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如果這一點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僅政治文明建設很難搞好,而且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損害。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要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2.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同時又反作用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乃至于起到決定性作用。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樣一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證。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個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植根于我國土壤,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鮮明特色。要更好體現這項制度的效能,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職能。支持民主黨派加強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區域自治是黨的民族政策的源頭,我們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來、依此而存。這個源頭變了,根基就動搖了,在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關系等問題上就會產生多米諾效應。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落實好,幫助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促進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
實踐證明,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我國的政治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我們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3.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實行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理念。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共同發展,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要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實行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要求治國理政大政方針在人民內部各方面進行廣泛商量。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發揮了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既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又貫徹了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原則;既堅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則,又貫徹了團結和諧的要求。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豐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內涵。要繼續重點加強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基層協商、人民團體協商,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要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不斷提高協商民主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實行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在中國,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特點和優勢。
實行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黨的一切執政活動,國家的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見都能運用于治國理政。
4.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法寶。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把統一戰線和統戰工作擺在全黨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現在,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所面臨的內外形勢、所肩負的使命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越是變化大,越是要把統一戰線發展好、把統戰工作開展好。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人民政協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掌握規律、堅持原則、講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是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在統戰工作中,實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同時,必須明確,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主要體現為黨委領導而不是部門領導、集體領導而不是個人領導。堅持黨的領導要堅定不移,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尊重、維護、照顧同盟者的利益,幫助黨外人士排憂解難。
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統一戰線是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體。一致性和多樣性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關鍵是要堅持求同存異。一方面,要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包括鞏固已有共識、推動形成新的共識,這是基礎和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包容差異。對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危害我國社會主義政權、危害國家制度和法治、損害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反對。對其他各種多樣性,要盡可能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善于聯誼交友。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的,搞統一戰線是為了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統一戰線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夠不夠鐵。交朋友的面要廣,朋友越多越好,特別是要交一些能說心里話的摯友諍友。想交到這樣的朋友,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墻”這樣的功夫菜。要堅持講尊重、講平等、講誠懇,也要堅持講原則、講紀律、講規矩,出于公心為黨交一大批肝膽相照的好朋友、真朋友。
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著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標共同奮斗。要重視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知識分子工作,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引導他們在凈化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等方面展現正能量。幫助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發揚老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按照“親”、“清”原則,打造新型政商關系。重視民族和宗教工作,做好港澳工作、對臺工作、僑務工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團結、奮進、開拓、活躍的大好局面。加大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