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中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戰爭觀、和平觀的創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創新發展。這一系列重要講話從歷史與未來、戰爭與和平、中國與世界的多個維度,從時代發展和開創未來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貢獻和歷史地位,闡述蘊含其中的精神財富和歷史啟示,宣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人類和平正義的堅定決心,進一步明確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歷史坐標,指明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前進方向,進一步堅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于我們提高思想認識,扎實開展紀念抗戰勝利宣傳輿論工作,唱響偉大抗戰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重溫抗戰歷史,彰顯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侮的偉大篇章。”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在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肩負歷史重任,毅然扛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堅定引領奪取抗戰勝利的正確方向,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歷史可以警示當下、燭照未來,成為我們的強大精神動力。重溫抗戰歷史,彰顯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充分展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引導人們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央電視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黨史國史教育融入紀念抗戰勝利宣傳,把回顧歷史與展望未來相結合,把闡釋抗戰史實與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相結合。《新聞聯播》中的《中流砥柱》系列報道和《根據地啟示錄》系列節目、《延安》《新四軍1941》等節目和《太行山上》《黃河在咆哮》等影視劇,都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的中堅力量,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了中國共產黨肩負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重大歷史責任,是全民族抗戰的組織者、鼓舞者和堅強政治領導核心。
崇尚英雄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洗禮和人生觀教育,激發克服艱難險阻、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涌現出無數英雄人物,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彰顯了民族氣節和民族血性。楊靖宇、趙尚志、左權、佟麟閣……一個個戰火硝煙中閃閃發光的名字;“英雄五班”“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連”“殺敵英雄連”……一個個如歷史豐碑的光榮稱號,鑄就了中華兒女抵抗外來侵略的血肉長城。可以說,抗日戰爭是中華兒女浴血奮斗的戰爭史、奮斗史、悲壯史,也是民族精神的發展史、壯大史、弘揚史。血與火的考驗、生與死的抗爭、光明與黑暗的較量鍛造出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緬懷抗戰英烈,謳歌偉大抗戰精神,樹立英雄豐碑,涵養民族血脈,蓄積全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大正能量。這就要求新聞宣傳報道、類型節目設置、文藝影視作品創作等都必須弘揚英雄鑄就的抗戰精神,展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中央電視臺通過系列報道、專題節目等形式,展示海內外中華兒女以強烈的家國情懷空前團結起來,爭先投入保家衛國的偉大斗爭,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同時,通過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特別節目《重訪老戰士系列》、音樂會《勝利之歌》、網絡虛擬眾籌《黃河大合唱》、主題公益廣告《忠義老兵》等多種形式,進行抗戰故事講述,再現抗戰事跡、塑造英雄群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萬眾一心、救亡圖存的堅定信念,以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的無畏精神,揭示了中華民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屈辱走向富強的力量所在。
捍衛和平正義,宣示中國抗戰東方主戰場的地位作用,彰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和負責任大國形象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正確抗戰史觀和二戰史觀的有力宣示,是對中國抗戰歷史地位的堅定捍衛,提升了我國在二戰歷史問題上的國際話語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抗戰不僅是為中國而戰,也是為世界反法西斯而戰。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認識到和平的珍貴。盡管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但也要認識到,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莊嚴宣示擲地有聲,道出中國人民的心聲,反映世界人民的愿望,占據正義和道義的制高點,為今天的中國乃至世界怎么樣正確認識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提供了基本遵循,體現了中國人民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美好期盼和不懈努力。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以史鑒今,以科學的歷史觀,以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傳播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發展到哪一步,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理念,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這就要求我們的宣傳報道注重用史實說話,以客觀數據和具體事例來大力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和重大貢獻,宣傳“三個必勝”的偉大真理和歷史啟示,努力展示正義的力量、和平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同時,還應運用國際化表達、立體化傳播方式,綜合使用立體媒體平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抗戰歷史,贊同中國立場、認同中國模式。中央電視臺8集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立足國際視角,真實反映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場,是支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以新視角分析德日兩國對二戰的不同態度及其產生的不同影響,闡釋勝利與和平來之不易,必須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
振奮民族精神,匯聚起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強大正能量,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紀念活動中收獲的精神財富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轉化為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強大力量,轉化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強大正能量,轉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際行動。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隆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尤其是對于維護戰爭的歷史真相、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進而維護世界持久和平是十分必要的。舉辦紀念活動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集體記憶,是一次全民意志的大凝聚,是一次奮斗力量的大凝聚,必將對中國發展、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堅持和弘揚抗日戰爭激發出的民族精神、民族力量,提升因勝利而樹立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洞見歷史、滋養現實、托舉未來,我們的新聞宣傳報道工作以及文藝影視作品創作都要以此為遵循,努力把紀念活動煥發出的精氣神轉化為做好自身工作的強大動力,久久為功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央電視臺緊緊圍繞紀念抗戰勝利的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鞏固拓展紀念活動的思想成果、理論成果、精神成果,深入宣傳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如紀錄片《英雄的旗幟》和《開學第一課》《星光大道》及“百名抗戰老兵上星光”等節目,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激勵人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奮勇前進,創造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聶辰席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兼中央電視臺臺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河北省邯鄲縣委書記何志剛:勇擔當方能大有為
已是最后一篇
-
河北省邯鄲縣委書記何志剛:勇擔當方能大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