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戰略帶來新氣象】
盛夏,寧夏鹽池縣高沙窩鎮南梁村,藍天白云,艷陽高照。曾經這里只有土坯房和黃沙地,如今在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民投”)光伏扶貧、產業扶貧帶動下,一個村容整齊、村民富裕的新農村正拔地而起。
7月20日,在寧夏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吹響了我國脫貧攻堅的總攻號角,會上提出“明確重點,精準聚焦。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都要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精準發力”。
如何通過產業扶貧帶動貧困地區致富,如何把扶貧措施精準“澆灌”在“窮根”上?在中民投寧夏扶貧實踐中,這些問題正在得到解答。
“光伏+”:從貧困農民到產業工人
站在中民投寧夏(鹽池)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的觀光臺上眺望,萬畝鹽堿地上,成片的太陽能板熠熠生輝,壯觀無比。光板下,茂盛的草甸為原來的黃沙地穿上了綠裝。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單體太陽能光伏電站。
和這片太陽能光板相連的,還有不遠處村莊里的光伏電站,以及村民家中的太陽能發電設備。
“以前,大伙窮得叮當響,住著土坯房,現在掏三萬八就住進新房,太陽能板發電后每年可再多出2800塊錢收入。”南梁村村民閔訓成為村莊變遷的見證者。
在社會扶貧的大背景下,吸納各界力量,著眼全面脫貧,成為各地共識。中民投就是社會扶貧的實踐者。
作為中國領先的大型民營投資集團,兩年前中民投在59家知名民營企業聯合發起下設立,目前總資產已增至約2000億元。在“產融結合”戰略支撐下,中民投加速了在民生領域的布局。
如今的南梁村,光伏發電不僅帶來了產業,也帶來了就業。數萬畝的光伏板,能夠提供設備清潔、飼草養殖和綠化養護的就業崗位,可吸納上千村民成為新型產業工人。南梁村脫貧背后,一個立體的“光伏+”產業成為現實,“讓產業回家,百姓在家門口就業”模式成為新的脫貧樣本。
“金融+”:從養殖個體到基地“股東”
金融服務不足,一直是貧困地區致富的一道“坎”。
作為地方特色產業,鹽池灘羊養殖全國聞名。然而,由于金融支持不足,鹽池灘羊養殖面臨困境。
為支撐產業發展,中民新能與鹽池縣政府聯合投資5.5億元成立扶貧擔保公司和產業基金,并通過PPP模式籌集更多資金,破解灘羊規模化養殖難題。
“設立擔保公司就是希望讓普惠金融惠及更多農戶。”中民光扶(寧夏)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白保林介紹,目前800多戶農民已通過擔保拿到貸款,總額8000多萬元。
在中民投鹽池灘羊養殖基地,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已經開啟,農民可以以羊入股,成為養殖基地的“股東”。
金融之水激活了產業基因,引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扶智+”: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8月6日,南梁村黨建培訓中心,一場關于灘羊養殖的培訓正在進行。高沙窩村村民張付就是前來聽課的村民之一。
“過去,村民用土法進行灘羊養殖,羊羔出欄少,聽了講解才知道,灘羊養殖有一套技術。”張付說。
“扶貧從扶智開始。”黨建指導員楊生文告訴記者,黨建培訓中心建立的初衷,就是從思想上去引領村民們轉變觀念,用知識讓村民有一技之長。
“要把貧困戶‘扶’起來,還要讓他們‘站’穩,自己走上致富的道路。”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說,以“光伏+”為引領,中民投發展出一套規模化扶貧體系,讓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智力扶貧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記者 李慧 莊電一)
- 上一篇:
-
“湘”字號文化產業的攀升
已是第一篇
-
“湘”字號文化產業的攀升
- 下一篇: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已是最后一篇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