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帶來新變化)
再訪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
關鍵詞:精準扶貧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清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久雨放晴。村民施成富早早起了床,樂呵呵地忙前忙后。
回想起這兩年的家業,施成富笑得合不攏嘴:廢棄多年的豬欄被重新利用,去年家里殺了8頭豬,僅臘肉就賣了4萬多元;屋前屋后的10多棵桃樹,以眾籌方式被網友認領,一年凈收入3000多元;新過門的兒媳做得一手好菜,去年來家里就餐的游客達2000多人,毛收入6萬多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要求,為十八洞村擺脫貧困指明了方向。
花垣縣扶貧工作隊不久駐進了村里。“家里有拿工資的不評,在城里買了商品房的不評……”“戶主申請,群眾投票識別,三級會審,公告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入戶登記”,按照“九不評”和“七步法”,工作隊很快從全村甄別出136戶、542位貧困人口。
“總書記的關懷,喚起了我們百倍信心。”村支書龔海華介紹,村里用扶貧資金幫助136戶貧困戶購得苗漢子果業公司28%的股權,在縣農業科技示范園流轉1000畝土地,建設獼猴桃基地。
老支書石順蓮家里,每天都聚集著10多位婦女“飛針走線”。2014年5月,村里成立苗繡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與吉首市、花垣縣等地的苗繡公司簽訂協議,共同開發特色繡品。
作為村里首家餐館,施全友家常常擠滿游客。兩年間,村里的農家樂增長到5家,以苗家特色為主要資源的觀光休閑游,吸引游客20多萬人。
3年來,按照“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十八洞村先后辦起特色旅游、獼猴桃基地、特色種養、勞務經濟和電子商務產業。迄今,全村已有265名貧困人口摘下“貧困帽”。“要不了幾年,十八洞村就能甩掉貧困‘帽子’。”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說。(周立耘 萬麗君)
- 上一篇:
-
深謀遠慮 全面創新
已是第一篇
-
深謀遠慮 全面創新
- 下一篇:
-
中國共產黨對待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
已是最后一篇
-
中國共產黨對待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