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戰略帶來新氣象】
一座城市的名片就是它最美的一面,山西省長治市選擇用“好人”作為自己的城市名片。如今,這張名片上印刻著1位“感動中國人物”,35位“中國好人”,25位省級道德模范,還有上萬名“長治好人”。
每次走進長治,都會不自覺地多一份凝重,因為這是一片紅色土地,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長期駐扎在這里,眾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長期在這里生活和戰斗。每一次來到這里,也都會不自覺地多一份感動,因為這是一座“好人”城市,這片土地仿佛植入了“好人”基因,無數的凡人善舉,滋養出“好人”文化的精神沃土。
這一次,大家都在談論著一個名字——趙建華。
9月13日晚,年僅31歲、患有先天性小腦癱瘓的趙建華突然離世。根據生前愿望,他的一對眼角膜移植給太原市的兩名患者,遺體捐贈給長治醫學院用于醫療教學研究。
趙建華的人生從未離開過輪椅,然而疾病與貧困并沒有擊垮他。為了生存,他擺地攤、開網店,在無數好心人幫助下,一路前行。有政府幫扶,有企業資助,有志愿者上門服務,還有更多默默推著他往返于家和公園的陌生人。
陽光雨露,點滴浸潤。20歲時,趙建華寫下了捐獻身體器官志愿書。
像趙建華一樣,許許多多普通人用平凡執著的付出,傳遞著人間真情,默默地樹立起這個城市的名片——“長治好人”。說起身邊的好人,這里的群眾如數家珍。
從20世紀50年代全國勞動模范李順達到一至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從全國第一枚“白求恩獎章”獲得者趙雪芳,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段愛平、“中國好人”申飛飛,這些都是長治人的驕傲,更是這個城市的標志。
“為什么長治會出現這么多好人?”記者看到了背后的推力。長治市委明確提出:發揮先進典型的榜樣示范作用,凝聚向上、向善、向廉正能量,營造干事創業、勇于擔當的良好發展環境,改善提升長治發展形象,意義重大。由此,發掘好人、宣傳好人、爭做好人,使長治“好人城市”的品牌不斷放大,并成為滋養城市精氣神的雨露陽光、引領社會新風尚的榜樣和凝聚發展新動能的精神力量。
通過堅持不懈開展“長治好人”和“道德模范”評選推薦活動,長治涌現出許多“道德模范”和“長治好人”。在宣傳熱浪中,33年帶領百姓與窮斗、蹚富路的好支書郭志強,數年如一日忠誠守護百姓平安的志愿者巡邏隊隊長宋忠平……300余名先進典型見諸報端,走上銀屏。
趁熱好打鐵,放大“好人”效應,擴大“好人”影響。長治以“好人”事跡為題材,創作編排上黨鼓書、潞安大鼓、上黨梆子、上黨落子等文藝節目,“進社區、進村鎮”展演;社區設立“好人墻”,各縣區在社區、學校巡回舉辦“長治好人”事跡圖片展,“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一個好人帶動一批好人,一批好人影響一座城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助人為樂、扶危濟困,正在成為長治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記者 楊玨 李建斌)
- 上一篇:
-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愿景與中國擔當
已是第一篇
-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愿景與中國擔當
- 下一篇:
-
青島用大學滋養城市
已是最后一篇
-
青島用大學滋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