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論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我們要結合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這一戰略布局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深刻領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實踐要求,更加自覺地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思想、引領工作。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胸懷、視野、智慧和韜略
任何科學理論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時代的產物、實踐的產物。跟上大時代需要大胸懷大視野,應對大變局需要大氣度大格局,解決大問題需要大智慧大思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瞻遠矚,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胸懷、視野、智慧和韜略。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蘊含著對世界發展大勢的科學判斷。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不同制度模式、發展道路的較量和博弈十分激烈。綜合國力競爭表現為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較量,深層次則是國家戰略思維、戰略決策和戰略能力的角逐。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可以說,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是對一國執政黨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的直接考驗。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在世界大變動中把握機遇、在國際大棋局中贏得主動,迫切需要胸懷全局、統籌謀劃,對治國理政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時代發展前沿,把黨和人民事業放到歷史長河和全球視野中來謀劃、推進,以非凡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提出的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社會主義社會從誕生到現在還不足100年,我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只有60多年,治理好這樣的全新社會,使其表現出比其他社會更高的優越性,滿足和停留于以往的理論和實踐是不行的,必須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總結歷史經驗,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現實需求,提出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使我國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實際效能的重大創新,拓展和深化了我們黨對治國理政這一時代課題的認識和實踐。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蘊含著對中國發展方略的深邃思考。當代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在領導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隨著我國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我國國家治理的現實挑戰。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生態環境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一系列深層次矛盾疊加顯現,經濟社會發展“兩難”問題明顯增多。新的發展階段、新的復雜情況、新的實踐要求,決定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行為和碎片化方案已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迫切需要我們黨從治國理政的戰略層面來思考、設計和破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黨中央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的新思路新部署。這樣一個大思路使我們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發展布局更加合理、發展戰略更加有效,是我們不斷解決復雜問題、化解風險挑戰新的韜略和法寶。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蘊含著對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關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斷提升。人們期待各項改革全面推進,期盼經濟更有活力、政府更加高效、文化更加繁榮、生活更有保障、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優良、權益得到更好維護。面對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我們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求,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同時又要緊緊扭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這一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考慮、整體布局,著重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抓住了人民群眾最關切、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并把這些問題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來把握,努力產生乘數效應、達到倍增效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宗旨。
綜上所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在準確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科學分析我國發展新需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觀大勢、定大局、謀大事的非凡戰略眼光和堅韌不拔的歷史擔當精神,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達到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