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思想孕育于偉大的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把握時代大趨勢,回答實踐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要全面深入準確把握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基本內涵、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首先應把握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是一項前提性工作,深入研究尤為重要。
一、中國正步入“發展起來時期”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后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大量是新出現的問題。”這就是說,從發展水平看,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未發展起來時期”和“發展起來時期”。從我國改革開放說起,1978年初期,我國總體上處于“未發展起來時期”;自從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后,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總體上正步入“發展起來時期”。這里講的“發展起來時期”是相對于“未發展起來時期”而言的,它依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一般來說,歷史發展時期不一樣,提出的歷史任務、實踐要求和根本問題往往也不一樣。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所思考的,大多是“未發展起來時期”所凸顯出來的根本問題,所提出的,大都是“未發展起來時期”必須解決的任務。比如,鄧小平同志提出黨的全部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首要根本任務。從哲學上講,這主要是解決人的“生存需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所思考的,總體上是我國進入“發展起來時期”,由大國成為強國所呈現出來的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主要使命,也是完成這一時期所提出的歷史任務,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哲學上講,這主要解決的是人的“發展需要”和“發展能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