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慶,既是欠發達地區,又處欠發達階段,3000多萬巴渝城鄉百姓,懷著不同的民生渴望。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如何回應急迫的百姓關切?如何實現溫暖的共享發展?
在主城最核心的渝中區,讓居民翹首以盼的,是老舊小區換上新電梯。大溪溝街道辦事處的胡小玲深有感觸:“電梯年久失修,大爺大媽們動不動爬十樓,誰受得了?換上新電梯,舒服又安全。”目前,渝中區使用10年以上的600多部老舊電梯,已全部完成改造,惠及116個小區的3.59萬戶居民。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修好出山路,山里人想了好多年。“以前,就一條羊腸小路,走到村委會都得兩個多小時。”三義鄉騎龍村村民嚴文兵說,“現在,騎摩托到鄉上趕場也就一會兒工夫。”2015年,重慶修建公路1萬公里,惠及2606個撤并村,村民出行時間平均縮短半小時。今年,重慶將實現行政村道路通暢,在村里就能搭上客車。
在最為偏遠的城口縣,脫貧致富是當地群眾最大的愿望。才一年光景,河魚鄉平溪村村民桂本明的家就變了樣。還是那處老房子,但加固的水泥墻摸著結實,屋頂嶄新的瓦片看著亮堂。“靠政府補助,我養了200多只山地雞,城里人特別認,我家今年肯定能脫貧。”老桂信心滿滿。2015年,重慶2個區“摘帽”,808個貧困村“銷號”,95.3萬人脫貧。
堅持共享發展新理念,務實聚力。重慶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民生,是第一目標。我們全部工作的目的,就是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民生改善工作,要在‘細’和‘實’上下功夫,在‘精準’上下功夫,在健全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重慶以滾動實施民生實事為重要著力點,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落準、落細、落實,民生保障網織得愈發密實。
聚力就業,固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中心為3萬名應屆生提供身邊的就業服務。今年上半年,19.3萬農民工在專場招聘會上找到工作。“渝北區就業局提供的信息多,我找工作當天就入職了。”失業好幾個月的吉術林說。他還成了兩江人才網APP的“鐵桿粉”,見到朋友就推薦。
聚力收入,拓民生之源。云陽縣鳳鳴鎮錦屏村村民黃代清夫妻身有殘疾、生活困難。為了讓他們增收,當地干部沒少花心思。“用扶貧互助款,幫他買了頭騾子做貨運。”鎮長李文峰說,看到兩口子收入穩定了,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
聚力社保,筑民生之基。全市各區縣間,4000多家醫療機構都能即時結算。同時,重慶與10個省份簽訂協議,重慶人在這些地方看病實現異地報銷,不用再拿著單據回渝了。
共享發展新理念,引領民生改善新實踐。數據顯示:從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標看,重慶38個區縣的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均達到90%,區域間差距正不斷縮小。(記者王斌來 崔佳 蔣云龍 黃福特)
- 上一篇:
-
堅定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制度自信
已是第一篇
-
堅定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制度自信
- 下一篇:
-
處處奔涌“動力源” 行走浙江看“創新”
已是最后一篇
-
處處奔涌“動力源” 行走浙江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