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倒逼壯士斷腕 舍得之間紅利釋放
廣西河池 生態優先謀發展(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綠植葳蕤、鳥語花香,誰能想到,腳下這片土地曾是傷痕累累的廢棄礦山。投資3.5億元,植樹50多萬株,綠化改良土地面積1200多畝,礦山終于披上綠裝。更可喜的是,形成了廢氣、余熱、廢渣、廢水回收利用等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行業持續低迷,廣西河池南方有色集團卻實現“不限產、不裁人、不減薪”,連續多年納稅超億元。
在河池,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舍”與“得”的辯證魅力。
河池挺窮。“老、少、山、窮、庫”集于一身,廣西每7個貧困人口,就有1個在河池。河池也很富。銦礦儲量世界第一,錫礦儲量占全國1/3,“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當之無愧。
靠山吃山,河池有色金屬產業扛起發展大旗。然而,傳統的粗放生產模式曾釀成幾起重特大事故,教訓深刻,代價沉重。
痛定思痛,河池整治有色金屬產業,關停企業達96家。2012年,河池市生產總值為負增長。河池仍堅定而清醒:涸澤而漁的短視之舉,注定行不通;破壞生態的發展,寧可不要!
刮骨療毒的產業轉型戰隨即打響了!截至2015年,河池共淘汰落后有色金屬產能20.9萬噸,有色金屬規模以上企業整合至26家?!靶?、散、亂”徹底改變,“高、精、?!背醪叫纬伞?/p>
綠色發展在河池漸成共識。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全市僅水泥產能就淘汰了239.8萬噸。
持續守候,終獲回報。河池環境質量持續向好,PM10濃度連續3年低于國家二級標準濃度限值;水功能區水質連續3年100%達標,居廣西首位。
有舍有得,先舍后得。獲益“生態”“長壽”兩大金字招牌,河池旅游業井噴式增長,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超1800萬人次,旅游總消費180多億元,2011年以來年均分別增長20.3%、32.8%。
“我們將全力建設精準脫貧示范區、生態文明示范區、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確保2020年如期脫貧摘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焙映厥形饕撠熑诵判臐M懷。(記者 劉華新 龐革平 謝振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有效解決治國理政“橋或船”的問題
已是最后一篇
-
有效解決治國理政“橋或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