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彰顯科學思維
發表時間:2017-04-26   來源:人民日報

  (治國理政 新思想 新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集中全黨智慧,圍繞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問題、核心問題、關鍵問題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系統完備的治國理政方略,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建立在科學嚴謹的方法論基礎上,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維,為新形勢下我們黨有效治國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戰略思維統攬全局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及其與外部事物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思想,賦予我們戰略性、系統性的思維方法。習近平同志深刻把握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系統性、全面性、復雜性,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戰略思維,深入闡述了五大建設之間的關系、長遠奮斗目標與階段性發展目標之間的關系、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事關我們黨治國理政成效的根本問題。

  用戰略性、系統性眼光來審視,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是國家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彼此密切聯系、相輔相成,同時也存在著張力和矛盾;如果畸輕畸重或單兵突進,就容易造成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降低治國理政成效。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為統籌推進這一總體布局,習近平同志強調:“現在,重大改革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協調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和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了新形勢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重點與戰略任務,“全面”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中被反復強調的關鍵詞。這意味著新時期的國家治理不再單純追求某種單一指標的增長,而是綜合考慮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謀求諸領域的協同推進。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這是戰略思維的顯著特征。在國家治理中,我們要處理好長遠奮斗目標與階段性發展目標之間的關系,既毫不動搖地為長遠目標而奮斗,同時又確立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長遠奮斗目標。習近平同志旗幟鮮明地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同時,他又根據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將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作為我們黨需要著力實現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對這些階段性發展目標的集中表達。

  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也是戰略思維關注的一個重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把握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以問題為導向、以發展中的短板為突破口,旨在以局部關鍵性問題的解決帶動全局的優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當前還存在著貧困人口脫貧、環境保護等突出短板。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補齊這些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他強調:“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以補齊短板為重要抓手,以點帶面,促進社會整體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戰略思維在當代中國的科學運用和發展。

  以歷史思維承前啟后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思維對于我們黨有效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習近平同志指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我們黨治國理政既要面向當下和未來,又要承續歷史,從而不斷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深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深刻體現了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的辯證統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例,其主要內容都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他進一步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倫理要求涵蓋了個人、社會、國家層面,是我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文化支撐。習近平同志在論及治國理政時多次將中國傳統政治理念有機融入其中,如在2013年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就談到“治大國如烹小鮮”,并賦予這一傳統治國理政智慧以新的時代內涵。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歷史思維,集中體現為尊重過去、正視現實、著眼未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脫離了中國的歷史,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脫離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了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當代中國最大的現實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此,我們首先需要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和戰略定力。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以辯證思維轉化矛盾

  習近平同志指出,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這就指出了辯證思維的兩個基本方面,即“兩點論”和“重點論”。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分析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各種關系,通過把握、轉化其中的主要矛盾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治理能力的提升。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些東南亞國家和拉美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現了經濟停滯、政局動蕩、社會失序。我們要避免出現這種局面,關鍵在于運用辯證思維,牢牢抓住和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對此,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給出了明確答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客觀評價了我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同時列出了在生產方式、區域發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務、法治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認為解決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徑在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這就抓住了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牛鼻子”。

  在國際關系層面,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既讓國際交往變得越來越頻繁、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也使人類面臨更多的共同問題和挑戰。從氣候治理到防范經濟危機再到消除貧困,無一不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如果各國只追求自身利益的實現,忽視其他國家的利益訴求以及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就無法有效應對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就會加劇相互間的矛盾,甚至引發沖突和戰爭。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辯證思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理念,為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以創新思維引領發展

  當前,國內外環境都處于深刻變化之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新形勢下,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黨提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理論,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使我國經濟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論斷,并作出全面部署,旨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創新論斷,并作出系統安排,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構成了姊妹篇。在文化建設方面,我們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建設現代傳媒體系等一系列創新理論。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我們黨確立了綠色發展的創新理念,提出了“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創新論斷,并作出了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發展綠色環保產業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此外,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一系列戰略舉措無不是創新思維的產物,無不凸顯了創新對于新形勢下我國改革發展的核心驅動意義。

  以底線思維掌握主動

  底線思維是富有前瞻性和憂患意識的思維方式。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關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部署與安排,都彰顯了底線思維。

  經濟社會發展既有規律性、確定性,同時又受到復雜多變的形勢和因素影響,存在風險性、不確定性。如果缺乏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對潛在的風險估計不足,就容易在困難與挑戰面前手足無措,喪失發展的主動權。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例如,“十三五”規劃綱要不但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客觀分析了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提出要“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經濟增長的要求,習近平同志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劃出了“十三五”時期6.5%的經濟年均增長底線。確立這一底線,并非將其作為發展目標,而是要為我國經濟發展劃定合理空間,增強我們的戰略定力,使我們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紀律和規矩是黨員、干部立身行事的底線要求。只有堅持底線思維,嚴肅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嚴是黨的性質所在、本色所在。歷史經驗反復表明,什么時候做到了從嚴治黨,黨就更加堅強、更有力量,就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反之則會軟弱渙散、遭遇挫折。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我們黨一方面強化規矩意識、底線意識,拉起制度的紅線;另一方面以高壓態勢開展反腐敗斗爭,以嚴肅懲戒時刻敲響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警鐘。《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進一步明確了黨員、干部在政治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的底線,為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更好地治國理政提供了制度保障。(作者:李建華 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張殊凡
分享到: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206378&encoding=UTF-8&data=AEAvKgAAAAcAAIDKAAAAAQA55rK75Zu955CG5pS_5paw55CG5b-15paw5oCd5oOz5paw5oiY55Wl5b2w5pi-56eR5a2m5oCd57u0AAAAAAAAAAAAAAAuMCwCFDQW1OWeOfXjDu9x1e4hs94aL5dxAhQ6xyAmopfRDT_fILOFcDpyQDzCX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206378&encoding=UTF-8&data=AEAvKgAAAAcAAIDKAAAAAQA55rK75Zu955CG5pS_5paw55CG5b-15paw5oCd5oOz5paw5oiY55Wl5b2w5pi-56eR5a2m5oCd57u0AAAAAAAAAAAAAAAuMCwCFAZHa7fJp5BA3NF-epeWA456LQxEAhR9RMe6nXa6X1XqL1g9j158vBODSA..&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午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 | 亚洲欧美偷拍五月天 | 日本乱亲倫频視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