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將至,各景點門票漲價聲又起。據報道,全國130家5A級景區中近一半門票價格過百元,超過一成門票價格在200元以上。 門票歲歲漲,質疑年年有。今次,在眾多“門票經濟”、“畸形旅游產業”的追問中,有一種聲音格外值得認真傾聽——有專家指出,高門票實際上是把中低收入者拒之門外,這顯然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 確實,高門票越來越多的將中低收入者阻擋在景區、旅游區之外。100元的門票,一家三口出游,加上餐飲、交通費等支出,中低收入人群還真是“玩不起”。 作為文化消費的一種,旅游正成為社會分層的新標尺。一如教育鴻溝、數字鴻溝,貧富差距正導致社會文化消費分層,讓文化休閑走向“奢侈品”。雖然門票在整個旅游消費中的比重也許不算太大,但因為門票背后的旅游景區多是公共資源,本身具有公益性質,高價門票不僅在經濟上給中低收入者更多壓力,也在公共產品服務導向上讓人滋生不滿,進一步加深這道“文化鴻溝”。 這幾年,人們感嘆大學教育的不公平,這當然有多種因素,但必須承認,生活在大中城市、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孩子,確實有更多條件享受從幼兒園到中學的優質教育資源,有更多機會參加各種興趣班進行“素質教育”,有更多能力于名山大川的游歷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豐富閱歷。當富裕家庭的孩子在盧浮宮里流連忘返時,許多偏僻農村的留守兒童卻因無錢支付門票,連家門口的“世界遺產”都無法一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