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凌晨,沒有睡的人都在被發生在北京三里屯優衣庫的事情刷爆了。這一場狂歡在7月16日延續,然而愈演愈暴力,截屏、視頻、姓名、身份證信息、戶口信息、各種生活照片,各大商家參戰營銷,網友們樂此不彼針如同福爾摩斯版剖析事件的每一個細節……
作為一名文明志愿者,旁觀著又一次這樣的網絡暴力事件,不由深思:我們這個社會到底是怎么了?網絡傳播的聲音為何變得如此?是什么讓他們迷失在這些負能量的信息里?
曾在知名學者——王筱孛,專門針對當下我國網民素養領域,寫過的一篇文章《微博中受眾媒介素養的培育》中讀到:“發展中國家的受眾對媒介信息的解讀往往還不夠全面、獨立和客觀,易跟隨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走。另外,發展中國家受眾對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介為自身發展服務,還不是很清晰——在大眾傳媒信息過量的年代,容易迷失,甚至患上‘信息焦慮癥’”。
就在前兩個月,關于微博微信鋪天蓋地義憤填膺的“拐賣兒童入刑”必轉的信息、甚至一波又一波連續被傳疑似兒童被拐的信息,也可以看到當下受眾的媒介(網民)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批判能力以及在生活中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是弱的,但這種傳播的力量卻又是驚人巨大的!這些不經思考、跟風、甚至火上添油的傳播,不僅不會對事件有任何的推進作用,甚至還會造成社會恐慌。每次站在這樣的網絡熱議話題浪峰上,你,是什么態度?做了什么舉動?是沉默?是推波助瀾?還是站出來發出更理智的聲音?
是的,在這樣的新傳播格局里,網絡文明志愿者這樣一個新生而起的正能量隊伍,應該如何發光發熱,為傳播盡一份力量,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更需要我們身體力行的。
“爭當中國好網民,爭做網絡時代的新青年。”這是社會對我們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的呼喚。第一要勇于擔當堅定態度,向網絡暴力、虛假信息、歪風邪氣作堅決say “NO!”在網絡里所有人都是虛擬的,道德責任感被無限的稀釋。在這個虛擬世界里,我們不僅不能跟風,也不能做“沉默的羔羊”,要敢于亮出網絡文明志愿者的責任精神,要勇敢要堅定態度;有了堅定的態度和誠摯的發心,其次就要聞思學習,去提升明辨是非、判別對錯的眼光以及自我網絡傳播能力,既然是網絡文明的傳播者,我們需要進一步拓寬知識面,提高社會敏感度,加強社會對黨和國家政策的學習,不斷累積實踐經驗,提高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第三要有充滿智慧地發聲,讓高高在上的政策制度接地氣,要將正能量的聲音轉化為人們樂于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只有讓我們傳播的內容有吸引力、有感染力了,才會有傳播力和影響力,才能贏得網上輿論引導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網絡文明傳播,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有志青年的新使命新責任,如何做好這個角色,也是一個新命題。我們同心同力,為凈化網絡,推動網絡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惠州 徐舒)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我的志愿者體會——《穹頂之下》到國家電網
已是最后一篇
-
我的志愿者體會——《穹頂之下》到國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