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濟南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走出了一條永不止步、勇攀高峰的新時代文明創建之路。
一、突出全員導向抓創建,全市上下匯聚強大合力,人民群眾的認同感越來越強
文明城市創建是系統工程,濟南始終堅持高點起步、高位推動,注重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統籌謀劃“一盤棋”布局。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3年一個周期制定創建規劃,每年一個主題實施提升行動,一步一個腳印推進百件實事。責任落實“一竿子”到底。對標對表文明城市創建體系,層層分解指標、逐級壓實責任,市、區縣、街鎮、村居四級聯動、全域推進。各級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帶頭深入一線,近60萬人次黨員干部扎根基層,1.6萬余個社區網格、4.2萬余名網格員實行定人、定時、定崗、定責、定標準管理,推動創建任務有效落實。全民參與“一張網”覆蓋。充分發揮“我愛泉城”智慧創建總平臺作用,實現民意一鍵通達、活動一鍵參與,線上線下一體聯動。建強用好560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泉城義警”“市民巡訪團”等1.1萬余支志愿服務隊伍、142萬志愿者活躍在創城一線,帶動1000萬泉城市民踴躍參與,創城已成為全體市民的自覺行動、自愿追求。
二、突出問題導向抓創建,城市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人民群眾的自豪感越來越強
文明創建的過程,就是持續解決城市頑疾、補齊治理短板的過程。濟南緊盯薄弱環節,加大整治力度,城市形象顯著提升。強力治亂,深入開展拆違拆臨、桿線入地、戶外廣告等專項整治,拆違拆臨超1億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3000余萬平方米,實行“行走城管+路長制”,精細精致管理城市,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強力治臟,首創城市家具一體化綜合保潔作業管理模式,主次道路機掃率、灑水率達到100%,人居環境更加整潔。強力治堵,“兩橫三縱”空中走廊成環成網,濟南地鐵快步進入“換乘時代”,“萬里黃河第一隧”建成通車。創新開展“路口革命”,104個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免費向社會開放,文明交通的濟南模式在全國推廣。
三、突出生態導向抓創建,環境質量取得根本好轉,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守護濟南“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的獨特風貌,堅決打好藍天、青山、碧水、名泉保衛戰,連續打響雪野湖、佛慧山、千佛山、大明湖周邊違建整治“四場戰役”,實現了還湖于民、還山于民、還景于民。藍天白云成為常態,堅持鐵腕治霾,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降低41.2%,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千園之城雛形初現,126座青山入城,新建394座城市公園、街頭游園,建綠復綠近600萬平方米,實現了推窗見綠色、出門入公園、畫里來休閑。千眼甘泉競相噴涌,72名泉歡騰跳躍,“月牙飛瀑”勝景再現,趵突泉水位創歷史之最。實施泉水直飲工程,旅游景區建成泉水直飲點100余處,10萬余市民足不出戶就能盡享甘泉。
四、突出發展導向抓創建,城市能級實現跨越提升,人民群眾的成就感越來越強
2018年至2020年,連續3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第一名,這3年也是濟南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去年成功躋身“萬億俱樂部”,增速列全國20強城市第一位。落實黃河國家戰略實現新突破。聚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標桿和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國務院正式批復《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高水平編制“1+4+16+N”規劃體系,全面鋪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布局高端前沿產業,一座798平方公里的綠色智慧宜居新城正在強勢崛起。
五、突出民生導向抓創建,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就是文明城市創建的“責任清單”。濟南著力解決市民“急難愁盼”,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群眾生活更殷實。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高標準建成105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大關。社會事業更普惠。2020年新增城鎮就業16.3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92所,在全國率先實現“零擇?!薄傲銚癜唷保陆ㄐ^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達標率均達100%。生命財產更安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積極應對今年降水超歷史極限的嚴峻形勢,做到低洼地區、危舊房屋“無積水、不淹房”。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濟南”,在全國城市安全綜合排名及社會秩序安全單項排名中均位居副省級以上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