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三角洲公園。董虎 攝
2020年11月20日,安徽省宿州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如今,徜徉在宿州市區,抬足可至公園游玩,富有文化氣息的街頭巷尾,秩序井然的往來車流,文明有禮的城市居民……這一切都彰顯著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折射出這座皖北古城文明發展的新進程。
八一巷“今日埇橋”主題文化長廊。秦鳳森 攝
突出常態長效、常抓不懈。建設文明城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宿州市用好鄉村大喇叭等載體,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走在宿州的大街小巷,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融入城市景觀、百姓生活,在主次干道、公園廣場等地設置公益廣告景觀小品,舉足可觀、抬眼可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突出高位推動、督查督辦。健全創建班子共同抓機制,部署調度重要工作,常態督查督辦,緊盯短板、覆蓋城鄉,通過“一單三交”方式,及時精準交辦,問題得到有效整改。
2022年5月14日,宿州市文明辦在西二鋪鄉沈家村組織開展“鄰里集市”志愿服務活動。劉寧剛 攝
突出惠民靠民、重點突破。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停車場建設與管理提升等專項行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常態開展“市民巡訪團”“鄰里集市”等志愿服務活動,130萬多人次受益,“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深入人心。
華府春天菜市場。
突出數字賦能、法治約束。依托宿州“云都”優勢,在城市管理中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大數據+文明創建”模式,完成主城區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市場監管等系統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用好《宿州市市容治理條例》《宿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宿州市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法治化推進創建工作。
宿州市文化藝術中心。董虎 攝
宿州市新汴河景區。董虎 攝
文明之光給城市增添更加磅礴持久的精神動力。未來,宿州市還將積極創建國家云計算大數據基地、全國重要的大數據存儲基地、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推進宿州數字小鎮、汴北5G試驗區等項目建設,構建立體化的信息基礎設。(圖文供稿:安徽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