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創建育民,深耕文明城市創建常態長效,堅持城市“顏值”“氣質”內外兼修,文明之風勁吹蓮城大地,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全力擘畫建設城市文明的新篇章。
許昌市城市風貌一隅。
堅持創建為民 打好民生福祉“組合拳”
許昌市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創建工作的根本標準,2015年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后,堅持“獎牌拿到手,創建不松手”,持續深化拓展文明城市創建成果,著力解決廣大群眾煩心事、鬧心事、揪心事,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近年來,許昌市將文明創建落實到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城市發展和品位得到了極大提升。
許昌市實施中心城區河湖水系連通工程,打造了“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水生態文明格局。趙全德 攝
堅持創建惠民 做優群眾幸福“大禮包”
許昌市緊緊圍繞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謀劃實施了基礎教育提升三年攻堅行動、“四改一增”工程、社區規范化建設等,打造了城市居民15分鐘健身圈、閱讀圈、醫療圈和養老圈、便民圈,在一個個文明細節中,展現著文明城市創建的溫度,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看得見、摸得著。許昌城市宜居度、市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連年排名河南省前列。許昌市白廟后街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占道經營問題突出,高峰期市民推自行車通過都困難。為根治這個問題,相關部門下大力氣給流動攤販找“活路”,給馬路市場找“出路”,專門在盲道后面劃出黃線,規范流動攤販黃線內經營,同時與經營商戶簽訂文明經營承諾書,在經營區域、路段、時間上約法三章,攤位后撤,還路于民。
老城區老舊小區的許昌市延中小區,改造提升后功能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服務便捷。朱寧 攝
中心城區智慧閱讀空間星羅棋布,15分鐘“閱讀圈”建構“書香許昌”。喬利峰 攝
堅持創建靠民 奏響群創群建“交響樂”
許昌市突出市民主體地位,把創建過程變成全體市民參與的生動實踐,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文明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受益者和評判者。平均年齡70歲的老干部督導團、市民文明巡訪團、商戶自我管理委員會等自發組成的團隊活躍在一線,市民參與率達98%。在創建的關鍵時期,許昌市充分尊重市民群眾的訴求,堅持路段不限行、門店不關停、市場不驅離,贏得了市民的點贊,文明城市創建真正由黨委政府“獨角戲”變成了全民“大合唱”。
許昌市城管局堅持管理服務并重,引導商戶積極參與城市管理。
堅持創建育民 增強市民素質“軟實力”
許昌堅持文化提氣、德善潤民,把“創文明城”與“育文明人”結合起來,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典型選樹,出臺《許昌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印發《道德模范幫扶禮遇實施辦法》,持續推動文明創建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堅持以文化人,許昌建設了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場所,設置了許昌好人一條街、道德文化主題公園、社區好人榜等,先后推薦評選出“最美奮斗者”2人、“時代楷模”1人、“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4人,“河南道德模范”及提名獎8人,“中國好人”55人,“河南好人”52人,讓文明有禮、崇德向善在全市蔚然成風。
疫情期間,許昌市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自發為文峰社區愛心粥屋分裝蔬菜。徐永華 攝
許昌市著力建設信仰堅定之城、崇德向善之城、文化厚重之城、和諧宜居之城、人民滿意之城,“人民至上”初心如磐,持續深耕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制度化、精細化篇章,文明無止境,創建不停步。(圖文供稿:河南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