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城市天然氧吧綠色客廳”張壩桂圓林。
近年來,四川省瀘州市緊緊抓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條主線,著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培育良好社會風尚,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不斷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增強,為城市持續健康發展凝聚了強大精神力量。
瀘州市城西新區酒城中心片區建設。
志愿者:城市文明的引領者
每隔一段時間,2021年度“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王世宏都會趕到位于納溪區打漁山社區的瀘州蝴蝶畫非遺體驗基地,作為志愿者去給特教學校的孩子們上課。
王家做蝴蝶畫的歷史有上百年。2017年,在與瀘州h市殘聯人聯合會對接后,王世宏收了30名聾啞孩子作為第一批學生。王世宏先后舉辦蝴蝶畫制作技藝公益培訓班40余場次,2000余人次受益,幫助50余個貧困家庭實現居家靈活就業增收。
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王世宏教授蝴蝶畫。
近年來,瀘州市出臺《瀘州市“文明酒城 志愿有我”志愿服務禮遇辦法》,不斷激發群眾參與意愿,全市現有注冊志愿者近90萬。
近三年來,瀘州市各類志愿服務代表獲相關國家級榮譽5項、省級榮譽41項;“綠芽積分”、瀘州市紅十字會山地救援隊應急救護等志愿服務工作經驗在全國、全省作工作交流。“瀘州經緯工匠之星”志愿服務隊赴北京冬奧會新聞中心提供專業化志愿服務,獲得社會各界好評。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編織文明之網
志愿者為居民義診。
每個月,龍馬潭區紅星街道天立社區志愿者服務隊都會到社區各個居民小區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
在2020年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天立社區榮獲“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稱號。目前在冊的社區志愿者有2000多人。社區通過建強隊伍、塑造品牌、豐富載體、精準服務,保證了志愿服務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開展,讓志愿服務成為社區治理的有力推手。
天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突出傳播“新思想”、厚植“新品德”、活躍“新文化”、踐行“新奉獻”、共享“新服務”五項功能。
截至目前,瀘州市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個、所126個、站1486個,實現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全覆蓋任務,掛點聯系、聯席會議、結對共建等多項工作機制高效運行,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瀘州市文明交通志愿者。
榜樣的力量:雕塑背后的故事
在江陽區茜草街道沙坪社區鷹翔苑小區內,有兩座特殊的雕塑,雕塑的主人翁是居民們熟悉的身邊人。
沙坪社區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有兩扇門那個雕塑,講述的是小區保潔員王榮芳的故事。“王大姐是小區保潔,聽說2號樓的廖老輩是獨居老人,她就主動承擔了兼職照顧廖老輩的工作,經常給他送飯送菜。廖老輩經常半夜犯病,王大姐接到電話就會趕過去,馬上送他去醫院。”
而另一座雕塑講述的是小區居民劉勇的故事。劉勇退休后加入了小區志愿隊,為小區老人義務修輪椅、修電瓶車。
小區居民都認識王榮芳、劉勇,社區也經常組織學生來到雕塑前,跟他們講雕塑背后的故事,小區也涌現出了更多的好人好事。
近年來,瀘州市常態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新時代好少年”等先進典型的“薦、評、議、學、禮”活動,涌現出各級先進典型5500余人。截至目前,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3名、中國好人22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人,省級道德模范17人、四川好人142人、省級“新時代好少年”8人。(圖文供稿:四川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