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最閃亮的“地方名片”,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的城市形象和社會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文明成為通遼最美的風景。
方寸之間 體現城市文明發展
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了“口袋公園”建設工程,利用街角閑置空地,種植花草樹木,設置廊架景亭、休閑座椅和健身器材,形成小范圍的綠地開放空間。建成后的“口袋公園”將串聯起城市的各處風景,讓市民群眾實現推窗見綠、開門入院的愜意生活。
通遼城市一角。攝影:張力軍
人居環境不僅體現城市文明的文明程度,也直接關系群眾的幸福指數。近年來,通遼市持續推進市域整體綠化,推進城市園林景觀優化美化升級,提升公園品質,進一步營造優美、舒適、宜居的城市環境。面對市容市貌、環境衛生整治等突出問題,通遼市堅持集中攻堅與長效鞏固相結合,健全常態化工作機制,全面優化社區小區、農貿市場、交通場站等環境秩序。
通遼城區航拍圖。攝影:張力軍
志愿服務 助力城市文明創建
新城街道泰豐社區志愿者索金玉晨練后,會穿上紅馬甲,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進商鋪、進小區,向大家宣傳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引導沿街商戶及居民積極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來。
“現在文明城市創建已經常態化了,我們做志愿服務也常態化了。利用業余時間清理轄區衛生死角、引導居民愛護環境、倡導居民綠色生活,我感覺挺有意義的。”索金玉說。
通遼市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載體,凝聚志愿服務組織力量,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達16萬余人。志愿者每周服務平均超過2小時,服務涉及環保衛生、法律援助、公益宣傳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開魯縣在那達慕大會向各族群眾宣講黨的民族團結政策。
通遼市醫院黨員志愿服務隊、通遼市“12338”巾幗普法維權志愿服務、通遼市總工會“黨員額吉”志愿服務隊、科爾沁區出租車愛心志愿服務隊、開魯縣“辣妹子”巾幗志愿服務隊……在通遼市,隨處可見的志愿者為通遼文明城市創建增添“志愿力量”。
崇德向善 鑄就城市文明之魂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僅體現在城市建筑和基礎設施上,更體現在每一位市民的一言一行里。退休老黨員祝寶安忙碌的身影出現在小區的花池空地,300余棵花苗在他的精心呵護下,長勢喜人。2016年,祝寶安搬進新城街道美瑞龍源小區,在小區義務種花草已有6年,小區居民都親切地稱他為“雷鋒園丁”。在祝寶安的帶動下,許多居民開始熱心參與改善樓宇環境行動,小區的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了。祝寶安也先后獲得了“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通遼市將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的選樹宣傳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以先進典型為指引,用向善力量凝心聚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通遼市科爾沁區道德模范頒獎禮現場。攝影:程魁智
通遼市大力培養青少年典型,走進學校、家庭、社區,深入挖掘發生在青少年中間的勵志、暖心故事,推出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青少年典型,引領廣大青少年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圖文供稿:內蒙古自治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