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滿洲里構建信仰引領、群眾主體、黨群聯心、服務聯動的文明城市創建格局,走出了一條共建共享的新路子。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
步入社區,窗明幾凈樓宇如新;駐足街頭,車水馬龍間秩序井然;流連忘返,霓虹夜景里流光溢彩……入眼,都是如詩如畫般的迷人風景;入耳,皆是幸福滿足的歡聲笑語。
小朋友在放風箏。
生態之美 碧水藍天
“我來滿洲里生活有十年之久了,這幾年,身邊生態環境改變成效肉眼可見。湖水越來越清澈,空氣越來越清新。”市民文東說。
雄偉的國門。
以建設美麗開放繁榮幸福滿洲里為目標,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讓城市成為人民群眾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心靈寄托。滿洲里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綠色發展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強主體功能區建設,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
德潤邊城 文明蔚然成風
“我們家現在已經養成了使用公筷的氛圍,就連女兒從幼兒園回來,也會‘教育’家長,要求大人們正確使用公筷。”滿洲里市民陳鑫說。
“講文明,懂禮貌,從我做起最重要;尊老師,敬家長,同學之間要友好;不打架,不罵人,有了爭執不要吵……”滿洲里市第二小學新迎來的一年級新生正在學習小學生文明禮儀小常識。
志愿關愛幸福夕陽紅。
一餐飯的文明,映照一座城的文明。滿洲里堅持育“文明人”與建“文明城”高度同步,使城市充滿道德滋潤、向善力量和文明之風。多年來,滿洲里廣泛選樹道德模范、新時代好少年等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促進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老舊小區改造 美化人居環境
“我們按照一個小區‘一張圖’‘一個改造方案’‘一個改造清單’的要求,對全市214個小區進行了整體摸排,廣泛征求各社區、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居民對小區內存在的問題及意見建議。”回憶起一年前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滿洲里市住建局的工作人員小張記憶猶新。
夜幕下的滿洲里。
不做“一錘子買賣”,不圖“作秀式成果”,不搞“運動式工作”,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方能深入人心。滿洲里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創城工作融入為民辦實事工作中,真正做到創建為民、創建惠民。
紅色文化 薪火相傳
開展“暖心中國—我在中國有個家”志愿活動。
滿洲里市把傳承歷史文化與建設文明城市有機融合,讓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得益彰,賦予口岸城市獨具特色的人文魅力。在文明城市建設中,滿洲里國門、41號界碑、中共六大展覽館等紅色文化基地,在服務黨建、傳承民族文化、文明旅游中充分發揮了陣地作用,為文明城市建設增添了光彩。(圖文供稿:內蒙古自治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