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耀下的高碑村景色如畫。磨桂賓 攝
貴州省施秉縣甘溪鄉高碑村,全村轄15個自然寨17村民小組,有漢、苗、侗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村72%以上。長期以來,高碑村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把文明村鎮、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匠心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獲得“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
文明基調——推進移風易俗,倡導鄉風文明
高碑村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是強化宣傳引導。在村級公共場所和主要道口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和景觀小品,利用農家書屋、民族文化長廊等場所組織群眾學習移風易俗新思想,并以村規民約為依托,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為抓手,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二是樹牢文明典型。選樹文明典型,通過評選和表彰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邊好人等典型,用榜樣的力量激勵群眾見賢思齊,營造爭當文明人、爭做文明戶的良好氛圍,提升村民道德水平修養。
三是注重思想提升。切實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主陣地作用,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態化開展“五個一”文明實踐活動,引領導群眾堅定跟黨走。組建高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推行群眾點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志愿服務模式,組織全村73名志愿者主動進村入戶開展文藝匯演、政策宣傳、衛生整治等文明實踐活動。
2022年3月17日,伴隨著桃花盛開,高碑村村民在采茶。磨桂賓 攝
產業助力——立足村情寨況,發展特色產業
高碑村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抓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構建了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鄉村產業體系,為旅游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質基礎。
一是發展適宜農業。按照特色農業發展戰略,結合“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思路,依托高碑的地理資源優勢,發展種植李子、枇杷、板栗等精品水果,種植高山茶葉,讓村民從“糧農”變“果農”,變“茶農”。
二是拓寬經濟增長渠道。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成茶葉加工廠、葡萄酒加工廠、臘肉加工廠等村級實體經濟,既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又帶動了群眾自主發展,切實增加了群眾收入。
近年來,施秉縣依托美麗的山水風光,持續打造鄉村特色旅游產業,吸引大量游客前來休閑觀光,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磨桂賓 攝
旅游潤色——挖掘民族文化,推進鄉村旅游
高碑村堅持傳承與保護并重,充分挖掘開發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魅力,大力增強地區民族文化對游客的吸引力。
一是全面建設精神家園。集中實施特色民族文化村容寨貌改善提升,增添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元素,修建民族文化長廊、文化廣場,推進民族地區精神家園建設,增強地區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文化魅力。
二是升級打造民族品牌。充分挖掘、整理、發展村寨的農耕、染布、織布、苗侗刺繡等傳統民族文化,通過申報非遺、組建民族舞蹈隊、開展傳統文化技藝培訓等工作,推進民族品牌建設。
三是廣泛開展民俗活動。組織開展端午龍舟節、蘆笙節等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引導群眾自發開展龍舟比賽、山歌對唱等民間活動,豐富旅游業態,提升鄉村旅游影響力。(圖文供稿:貴州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