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賢區中部,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上海市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
十里桃花源航拍。
以強化思想引領為創建引擎,譜寫“前奏曲”,使文明創建的根基“實”起來。線上線下聯通,擰緊“開關”。通過“韻味吳房”公眾號等線上平臺為不同年齡村民定期推送新思想新理論,抓好“指尖上”的學習。利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因時因勢提出“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創文明村”創建口號,點亮理想信念精神火把。內部外部貫通,增進認同。組建“紅之源”“粉之彩”“青之翼”等志愿隊伍,邀請身邊的模范典型以故事會、微講堂等形式,用村民聽得懂、見得明白的方式使黨的創新理論與志愿服務、文藝展演、文明鄉風等文明實踐服務深度結合。分眾聚眾融通,提升共識。定期開展青少年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厚植愛國主義情感。開展“我們的節日”品牌文藝慶典活動,吳房村舞蹈隊等本村文體團隊,以喜聞樂見的群文群體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滋潤精神世界。
吳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以提升精神風貌為創建核心,唱響“進行曲”,使文明創建氛圍“濃”起來。以文化人樹牢“風向標”。打造吳房百年老宅“三治堂”,編制《但說吳房》書籍,弘揚優秀“家風、鄉風、民風”。舉辦桃文化節、“世外桃源?遇見青溪”美術攝影作品展、“國際大都市背景下的鄉村振興與基層領導力建設”研討會等文化活動。以人為本唱響“主旋律”。拓展生活驛站、睦鄰四堂間為民空間,建成頤養公寓、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椿熙堂”,搭建醫療、文教、就餐、智慧養老的多功能養老平臺。以人興業凝聚“精氣神”。挖掘本村的鄉賢代表,凝聚本土人才支持反哺鄉村建設,使鄉情鄉愁真正轉化為熱愛家鄉、感恩家鄉、回報家鄉的生動實踐。
2021年6月,吳房村與鄉村振興示范園區運營公司開展“每月新老村民融合日”活動。
以扮靚人居環境為創建抓手,傳唱“協奏曲”,使文明創建實效“優”起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高標準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供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改造,完成392戶村民生活污水納管,天燃氣管網入戶,生活垃圾處理及中轉站、標準化公廁建設等民生項目。實現核心區域內智慧照明、智能水質檢測、智能監控、無線網絡覆蓋。普及創建生態福利廣度。在“生態村組–和美宅基”創建中深化宅基“微景觀”建設,打造村民茶余飯后集娛樂休閑、運動健身、學習教育等多功能的“微陣地”,將創建的生態紅利惠及更多村民,切實提升村民的獲得感、滿意度和幸福感。擦亮村域生態底色深度。組建“生態村組·和美宅基”黨員鄉賢宣講隊伍,發動村民加入生態環境整治工作,在全區率先完成“生態村組·和美宅基”整建制創建。組建護水護河、植綠護綠、護家護村的村容村貌巡查隊,持續改善村民生活生產空間,不斷提升村民文明宜居意識,齊心共建和美家園。
吳房村一角。
以夯實基層治理為創建基石,奏響“交響曲”,使文明創建舉措“活”起來。自治為鄉村發展“凝神聚氣”。重點打造吳房村三治堂,制定“三廳一堂”工作制度,圍繞黨員議事、村民議事、鄉賢議事等內容,切實發揮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黨員帶頭開展政策形勢解讀、村內事務討論、志愿服務、搜集社情民意等自治活動,將黨的聲音傳遞到最基層。法治為鄉村發展“保駕護航 ”。組建“行走的籬笆”護村隊、宅基“老娘舅”隊伍、村民小法庭等自治組織,不斷提高基層組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在村史館“三治堂”設立道德法治講堂,打造“法治教育+鄉情教育”的法治宣傳新模式。德治為鄉村發展“強筋健骨”。緊緊抓好“道德講堂”這一法寶,面向全體村民大力開展選樹典型弘揚先進活動。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星級戶評選、齊賢修身等活動,結合傳統佳節,以文藝匯演、主題活動等方式邀請村民們“回家”過節,切實以好家風涵養好民風,以好民風促鄉風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圖文供稿:上海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