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陳秀水抱村流,兩岸人家事事悠”,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西陳莊村坐落在溱湖之畔,形似鳳凰,素有“鳳地”之稱,是傳統風貌保存較為完好的里下河古村落。這里古屋鱗次櫛比,戶戶枕巷而居,千載往事趣味橫生,喚醒許多鄉愁記憶。
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西陳莊村全景。陸平 攝
黨建鑄魂 “村莊”變“景區”
西陳莊人文底蘊深厚,村莊環境優美,但由于長期偏居一隅,發展一度滯后。為徹底改變村莊面貌,2014年,西陳莊堅持黨建鑄魂,創建“田園夢·黨旗紅”品牌,吹響了村莊環境整治的沖鋒號。
進出西陳莊主莊臺必須經過四座橋。西橋是座危橋,拆除重建時卻因橋的走向問題引發鄰近兩戶的爭執。為破除村民陳舊觀念,村“兩委”成員多方搜集資料,引經據典講述“橋向不影響生活”的生動案例,得到了兩戶居民的理解。南橋是村莊南入口,橋畔翠柳成蔭,村里采納老黨員的建議,在橋上重建“鳴翠亭”,寓意鳴出賢才之意。隨后,東橋、西橋、北橋各自建成祥瑞亭、福蔭亭、孝睦亭,四亭四橋,景色各異,相互媲美。
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西陳莊村在夕陽余暉下的美麗風光。黃海平 攝
村里多方籌措資金,整巷道、改旱廁、美河道,因地制宜刷新古屋斑駁墻,繪制美麗彩繪墻,鼓勵村民扮靚庭院。村民自發組建志愿服務隊,主動撿拾垃圾,清掃路道,巡河護河。
如今,西陳莊華麗轉身。一座座寓意美好的景觀涼亭,一面面含義深刻的文化墻,令人耳目一新、心馳神往,“村莊”變“景區”寫進了現實生活。
深挖資源 涵養文明鄉風
西陳莊每條巷道都塵封著鄉愁故事。2018年,村里成立“鄉土文史研學”隊伍,搜集整理歷史傳說和人文血脈。如縱貫南北的主巷德鄰巷,清末鄉紳李榮昌樂善好施、扶危濟困,引得四鄰競相效仿,成為全村以德睦鄰的模范巷,故得名“德鄰巷”。巷道幽深,滿載著溫良的鄉愁,潛移默化影響著村民的言行。
2021年3月14日,西陳莊村舉辦“二月二”燈會,文藝志愿者在村“大戲臺”表演《唱西陳》。周慧 攝
西陳莊位于姜堰南北文化走廊北部,坐擁“二月二”燈會、書法文化、宗祠文化、農耕文化等特色資源。其中,“二月二”燈會規模盛大。每每舉辦,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舞龍燈、踩高蹺、打腰鼓,特色民俗活動多到應接不暇。
2022年5月30日,泰州市姜堰區西陳莊村村民在村規民約前駐足學習。顧宇鳴 攝
村里還盤活閑置房屋建成仿古村史館,用于展陳鄉賢成長史和發展奮斗史,喚醒“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故土情結。
從巷道到村史館,文明的種子處處播撒,春風化雨般滋潤人們的心田。從育才巷走出去的研究生顧雨青感慨地說,家鄉獨特的巷道和鄉賢文化激勵著她不斷進取,她準備繼續讀博,學有所成回報家鄉。
農旅融合 樂享田園“夢生活”
西陳莊村按照“農旅康養”思路,在保有美麗風貌的同時,致力發展鄉村“美麗經濟”。積極探索高效農業與鄉村旅游“齊步走”的新路,與揚州農科院合作,建成“金香玉1號”水稻種植示范基地,注冊“水韻西陳”農業品牌,成立“金口福”優質稻米產銷聯合體,成功打造集旅游、垂釣、餐飲于一體的綜合農旅項目,年吸引游客10多萬人次。
2020年6月5日,泰州市姜堰區西陳莊村村民在葡萄園內為豐收的葡萄套防蟲袋。顏禹銘 攝
“二月二”燈會成了特色農產品展銷會,生態大米、綠殼雞蛋、奶油草莓等應有盡有,家鄉美了,游客多了,吸引不少村民返鄉創業。如今的西陳莊舊貌換新顏,產業興旺,鄉風文明。(圖文供稿:江蘇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