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五土村,隨著過江郵輪一聲汽笛長鳴,靜謐的江灣小漁村從沉睡中醒來。
五彩濱江長廊沿長江蜿蜒鋪展,干凈整潔的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路口有認真值守文明勸導站的志愿者,白墻青瓦的鄉野村落間有興致盎然的游客,村口會車處,摁下喇叭,搖下車窗,寒暄幾句,路旁都是熱情淳樸的鄉親…… 2011年,大周鎮五土村入選“全國文明村鎮”。
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五土村好風光。侯本艷 攝
黨建引領清風起
“頭雁”領航,“群雁”齊飛。在五土村的基層治理之中,黨員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駐村干部和村里的黨員一起組建了6支黨員宣傳小分隊,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帶頭參與文明村鎮創建各項工作,投身扶貧濟困、扶老助殘、慈善捐助、維護秩序、交通勸導,愛護環境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黨員帶頭,一批能人志士紛紛返鄉,因地制宜發展民宿產業和經果林果園,村民也一改往日的“保守觀念”,養成每天打掃門前院壩習慣。如今,越來越多的五土村村民爭當發展致富的帶頭人、文明鄉風的倡導人、困難群眾的貼心人,激蕩起振興鄉村的蓬勃力量。
五土村村民迎來紅橘豐收。侯本艷 攝
以人為本繪新景
每天,76歲的五土村民賴華竹起床第一件就是打理自己的院子。他的庭院內,有用葫蘆、水缸、破瓦罐,甚至是舊皮鞋做成的花盆,種著花花草草,被放置在院壩的各個角落。他用走村串戶“撿”來的葫蘆做成吊蘭,表面涂上絢麗的色彩,掛在樹上,成了院子里最亮眼的所在。
“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了,感覺這些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我也要把自家收拾好!”賴竹華感嘆道。
在離賴竹華家不遠處,幾名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正在巡河,撿拾岸邊垃圾。“來我們大周的游客比較多,我們會經常組織志愿者巡河,監督不文明行為,清理垃圾,對農家樂等經營業主進行宣傳教育,保護長江不受污染。”一名志愿者告訴記者。
文明村鎮創建的每一抹亮色,都與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同頻共振。群眾盼綠樹成蔭,盼清泉繞村,盼干凈整潔,盼出行便捷,這些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是文明的題中之義。
五土村村民在日月廣場排練文藝節目。侯本艷 攝
近年來,五土村堅持以人為本,結合群眾實際需求,著力建好“廊”, 護好“林”, 治好“污”。先后爭取和整合三峽后續項目資金建成10多公里的濱江長廊,15組彰顯精神文明建設的藝術群雕。并在消落帶五土段建成200畝中山杉,經果林全村覆蓋率達79%。
建章立制聚人心
在五土村村委會小屋一側,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廣場還設有“百姓大舞臺”,這是五土村的“精神堡壘”,“百姓大舞臺”也被稱為五土村的“榮譽臺”,在這里,好婆媳、好鄰居、萬州好人、美麗家園戶等等都有自己專門的光榮榜,上榜的村民在鄉親們中間樹立了好榜樣。
村里還有個特別的節目,就是獲得榮譽的村民要在大家伙面前“自己講自己的故事”,其實內核就是比學趕幫超,讓每個村民都參與其中,積極響應。
在一次次院壩會、一個個“自己的故事”、一陣陣的擺談中,五土村形成了“愛黨愛國愛五土,公序良俗共遵守,綠水青山產業旺,村規九條強保障”的村規民約,從擁護黨的領導、支持公共事業建設、紅白喜事操辦、鄰里團結互助、保護生態、婚姻自由、敬老愛幼、遵紀守法、愛護環境等方面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對違反村規民約者視情況予以處罰。
五土村村規民約。侯本艷 攝
近年來,五土村更是將環境衛生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環境衛生“輪值”制度,打造浮萍丘院子、王家院子等一批最美院落,在萬州區的“雙亮”評比中多次獲得小組第一。群眾對居住環境滿意度達98%以上,大家自覺參與衛生評比,戶戶爭創“美麗家園戶”,文明新風不知不覺間吹進村民家。
悠悠鄉愁山水間,裊裊娜娜現炊煙。如今的五土村常態長效抓實文明創建,讓鄉風民風好了起來、人居環境美了起來、文化生活豐富了起來,一幅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鄉村畫卷徐徐鋪開,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為幸福生活的實景。(圖文供稿:重慶市文明辦)